(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舊州鎮舊州小學,貴州 安順 561009)
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少、主題突出、針對性強和高度情境化的優勢。在實際教學中,微課的實施效果較好。因此,將微課運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對于提升小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道德與法治是從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角度由國家通編的教材。作為一門德育課程,國家層面統編,體現了黨和國家意志,體現了國家行為,受到各方面的重視程度高,因此,微課發揮其價值和作用的空間廣闊。其次,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堅持立德樹人,突出德育為本,能力為主,基礎為先,創新為上,堅持與時俱進,內容涵蓋非常豐富;有反映國計民生的最新數據;涉及中華傳統節日、民歌民謠、歷史故事、服飾建筑、科技成就、傳統美德等中華民族特色的內容;有革命傳統教育,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建黨、建軍、建國等重大的革命事件,選取邱少云等革命英雄、革命故事等具有代表性的內容,繼承和發揚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有國家總體安全觀教育和法治教育、生命教育等;有學習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現代信息技術;微課資源蘊含豐富,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第三,道德與法治既具一門德育課程,也是一門進行國家意識形態教育的課程,從培養目標看,還是一門培養學生現代公民思想、政治、心理等素養的課程。最后,從現實來看,課堂教學的信息化具有較強的應用基礎。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課堂教學手段有了很大的改善,一些新興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已經融入課堂,也就是說先前枯燥的授課方式多了一些輔助手段,但是基本上還是老師滿堂灌的方式為主,學生被動地學,這種灌輸式的學習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灌輸式的學習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對于知識的接收理解,也只是暫時性的,對于學生來說也只是應付了事,課堂效果極差,課堂教學死板單調,不利于學生創造性和主動性的發展,同樣對于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也被削弱,增加了教師的勞動強度。
例如,教師利用微課進行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以下統稱“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教學時,充分利用了微課生動呈現實際案例的功能,將部分村鎮投票選舉的過程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能夠對投票選舉的背景、基本流程和現實意義進行探究,進而正確認識到公民權利的內涵,并在今后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養成維護自身權利、保障自身人身安全與經濟利益的法治意識。通過將實例引入到微課教學中,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開拓學生的眼界,使學生認識到社會最為基本的法治規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大有裨益。
練習型微課多應用于課程中的學習檢測環節。練習型微課就是將練習題制作成相應的微課,呈現互動性和趣味性,以一種新穎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學完成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習題,從而夯實基礎知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練習型微課同樣具有可應用與實效性。初中道德與法治內容的理論性特點突出,學生學習之后必須要進行知識內容的鞏固。學生利用微課練習題可進行自主學習和檢測,改變以往的筆答練習模式,使學習更具趣味性,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由興趣為引導,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微課可作為方案說明、素材等應用于各種德育實踐活動。比如,辯論會、模擬法庭、情景劇表演、拓展空間等,積極開發和利用初中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業關注的話題、關心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現實問題、實際事例作為主要素材進行提煉,可以在文本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布微課形式的視頻短片,發動學生積極參與。可以采用有教育意義的時事內容,廣泛吸納世界文明成果,使之既有深厚歷史底蘊、又具鮮明時代特點。也可展示一些以往活動過程的花絮,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對于實踐活動中的關鍵知識點、方法、要求等也可通過微課的形式讓學生學習、了解。活動結束,也可通過微課記錄活動過程的亮點,展示成果,進一步深化活動的影響。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運用微課,教師應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實現兩者的完美融合。在培養學生學科知識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治意識。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融合銜接不能過于生硬,這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綜合考慮教學對象的接受能力;微課教學不能刻意強調,不要直截打斷學生的思路。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并逐漸完善微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