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芳
(河北省蔚縣教育研究室,河北 蔚縣 075700)
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學生化學成績的優劣,尤其是中考化學成績的好壞,直接成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兩者綜合,決定了努力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成績是師生雙方的一項共同的任務,探究提高化學成績的途徑與方法即成為一種必然。下面,我僅從教師課堂教學的角度,對教學開展過程中那些已經被證明了的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作一簡要的總結。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化學教學質量也需要一個良好的開端,這個開端就是從化學教學的第一節課開始,為學生良好成績的取得打下堅實的基礎。觀察各地各學校的每一次重要考試,包括中考,無不是對日常教與學的一次檢閱,無不是對“雙基”的考察。以中考為例,觀察各地的中考化學試題或理科綜合中的化學部分,涉及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題目,多在四成至五成之間,占比將近一半之多。雖然是基礎性題目——幾乎是白白給分的題目,卻仍有部分學生失分眾多。考察其原因,教師對這些基礎性知識點與技能的關注程度的不夠、要求得不嚴格、練習得不充分,學生理解得不透徹、記憶得不牢固、掌握得不踏實、使用得不熟練等,均成為其原因之一。
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看似簡單——例如,化學用語的規范書寫與意義是否清晰、微觀與宏觀角度的解釋是否全面、實驗操作與氣體制取是否熟練、重要概念和規律的理解是否透徹、重要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是否明了等等,卻是解決中等難度或高難度題目的基礎。所謂“修房蓋屋,基礎做起”“萬變不離其宗”等均是此意。可是,一旦教師因為這些知識簡單而想當然地認為學生已經掌握,學生因為這些知識簡單而不屑一顧,都沖向那些難度系數較大的題目,我們的化學教學就必然會變得急功近利、揠苗助長,大廈將傾;等到中考,一考定輸贏,則必會發現“苗則槁矣”,“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有害之”。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尤其是后者,必要提高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最近幾年,我省的中考化學考試題目,為避免知識的簡單呈現和技能的機械組合,在考查方式上日益靈活多樣,這也要求我們的化學課教學一定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既創設情境聯系解決問題的實際,也重視聯系中考試題的實際,幫助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強對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的學習。
認真研究課程標準與教材,是因為它是我們的化學課堂教學目標設置的參考、是我們復習備考的依據,也是中考試題命制的依據。化學教師要積極通過個人研讀、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等多種形式認真研究課程標準的相關規定和說明,研究教材內容的布局、關鍵和思路,明確教學(考試)的范圍與具體要求,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分清主次與難易程度,弄清數量與能力要求層次,把握重難點及相互間聯系等,以使教學有的放矢、輕重有度。研究課標與教材的同時,還應對教法的選取進行有效的思考,其重點應放在如何“教”會學生的“學”上而非教師的“教”上。這樣會使教師的教學開展更多的關注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進而提高班級整體成績。
認真研究中考化學試題的結構與題目類型等,我們會發現,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呈現出“嚴格依據課程標準,科學考察基礎知識”、“以能力立意,考察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究能力”等特點。這些信息反饋會使我們明確幾年來化學教學的變化趨勢,進而指導我們的教與學。例如,會更加促使我們真正領會課標要求中三維目標的重要意義,并在教學中努力貫徹到底;會更加促使我們在處理教材內容時把握好重要知識點,講解得更加深、透、寬、廣;會更加促使我們認真研究考試動向,把握考點考察的難度,使教學更加有的放矢,達到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成績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養學生基本的化學理念和化學方法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化學教師的職責所在。例如,要辯證地看問題(如物質的兩面性)、平衡的觀點(如溶解平衡)、控制變量的方法(如探究燃燒條件實驗)、測試數值的方法(如多次測試取平均值)、逐一排除法(如探究鋼鐵生銹的實驗)、材料組合可得到更好的物質(如合金)、改變顆粒大小以得到更好的物質(如納米材料)、開源節流意識(如節約能源、物質回收)等等。結合教材內容,對社會科技前沿與熱點,也要讓學生有所了解,了解我國科技創新的進展、成就以及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借以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為國增光、努力學習的信念。這也會間接促進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化學成績。
綜上所述,教師所有的教學方法的實施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習。只要我們切實做到研讀課標、夯實基礎并注重學生能力培養,以及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的成績就會成為一件很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