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羅江八一希望學校,四川 達州 635025)
在課堂上教師要時刻清楚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起引導和輔助作用。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往往本末倒置,將知識單方面傳遞給學生,教學方法死板,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課堂質量自然很低。在進行路徑探究之前,先分析影響課堂質量的因素。
首先是角色的定位,在以往的傳統課堂上往往是老師主導課堂,學生很被動,沒有自己的思考方向和學習方法,在新時期的教學中需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小學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的思維,教師只需要對學生加以引導和啟發,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發散思維。再者是教學方法,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太過單一、老套,將知識固體化扔給學生,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內容提不起興趣,課堂分神、不認真聽講,所以很多情況下教師不能總是責怪學生,而是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可以直接決定課堂質量,教師需要在明確新時期的教學目標下,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最后,教師在學生心里的受歡迎程度很重要,因為小學生的心里很單純,喜歡誰就很聽她的話,會表現很乖,所以教師要顧及學生的心理,雖然他們還是孩子,但是他們有自己的自尊,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做一個受學生愛戴的好老師。
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也容易分散,在各個方面都是“小白”,所以,教師的引導顯得極其重要,迎合他們的心理,教師需要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增加課堂的感染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地做到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十分強烈。”想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抓住學生為主體是關鍵,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通過一些方法最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究的意識,讓他們擁有強烈地探究知識的渴望。以下是筆者總結的提高課堂質量的方法。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興趣可以主導一個人的注意力,在小學生的世界里,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將課本內的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意義,比如一年級上冊中《小小的船》,筆者會讓學生在晚上觀察,月亮的形狀,并讓他們告訴我是不是像小船呢?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提問,愛因斯坦曾告訴過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前期,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問,通過分析人物情感和文章主題來引導學生的思路,降低難度來推動他們想出一些“呼之欲出”的問題,如《靜夜思》,講解后筆者會先讓學生回答這首古詩作者表達了什么的情感呢?故意留下一些問題,讓學生來向筆者提問。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并予以鼓勵,學生就會產生自我滿足感,愛上提問愛上思考,長此以往,學生的提問就會越來越有價值。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用創建情景,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主動性。
教師需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一種或多種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傳統教學和新科技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情景再現,將課本上的文章編排成情景劇,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輪流替換,比如一年級下冊《小公雞和小鴨子》讓學生分別飾演小公雞和小鴨子,體會角色的情感,加強對于文章的理解,體會到文章的內涵。在課堂上用ppt或者課前播放動畫或者講故事播放音樂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教學目標。
在課堂上講解時,教師不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要隨時和學生進行互動,比如《小壁虎借尾巴》中,第二次小壁虎要借誰的尾巴呢?即使不提出問題,和學生也可以有眼神的交流,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老師的注意,感受到課堂的積極。教師還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討論,積極發言,構建一個開放輕松的氛圍。
另外,老師要尊重個體差異,對于不同的學生或者較為內向的學生,要及時溝通,通過聊天和課上互動的方式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讓他更主動,更積極。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得到反饋,對學生教學方法進行改變。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個體平等。
總之,想要提高課堂質量就要明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做好引導作用,將“少教多學”貫徹教育始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堂質量也就會隨之提高,達到教學目標。通過使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將學習方法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培養起來,從根本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讓新時代的學生享受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