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興
(博興縣店子學區,山東 濱州 256508)
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因而可以看出思想品德科目對學生的道德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根據新課改要求,創新教學模式,開展豐富活動,促進學生的道德理念,打造優秀學習課堂。
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考核不局限于知識的運用,對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質也要進行檢測。所以,教師應明確小學階段是學生的黃金時期,要注重思想教育,跟隨時代的變化創新教學理念,改變學習氛圍。并加強自身的品德素養,在學生面前樹立榜樣、言傳繼而是身教,實現高效教學。
比如在學習《不一樣的你我他》時,需讓學生在本節課中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要發揚自己的優勢,學會欣賞與尊重他人的道德理念。在正式上課時可讓學生聆聽播放的兒歌內容,并詢問學生在兒歌當中發現了什么,導入新課文章。其次,教師要讓學生進行自畫像創作,在學生創作完畢后收取,從中隨機抽取一張開始競猜活動,引導學生善于發現他人的特點,提升觀察能力,進而掌握每位學生的性格、愛好等方面,而后設計教學內容。接下來可在班級讓學生填充白紙上的圓形,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這時有的學生就會在紙張上將自己所喜愛的動物進行描繪,如熊貓、長頸鹿等,遠遠看上去就好像一個動物園。然后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畫,繼而引導學生思考同一個圓在每個人的手中為什么會不同?通過動手實踐,開動學生腦洞,讓他們明白每個人的思維不同,從而可創作出多種多樣的圓形。最后,教師要將事先準備的紅花分發給學生,讓學生用明亮的眼睛尋找其余同學身上的品質特點,給予2分鐘時間在課堂走動,看誰的紅花較多,通過學生對其余同學閃光點的發現,加強學生尊重他人、善于學習他人優秀品質的思想教育,推動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實踐能力對小學生是非常重要的。現階段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略學生具體的行為實踐,使得學生無法提高思想品德。因此可在教學過程中,開設實踐課堂,采用相應的實踐活動形成學生良好的思維模式,并在此期間以學生為主,發揮其主觀學習意識,使學生正確認識道德素質的核心要求。
逼真的生活情景可帶領學生快速掌握品德知識。因此教師可根據教材在班級導入生活化內容,調動其積極性,吸引學生注意力,推動學生對思想課堂的學習興趣,繼而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展現活力課堂。
比如在學習《生活離不開規則》時要在課前詢問學生“你們在課下的時候都做什么?”這時學生就會回答跳繩、踢毽子的游戲,然后教師可繼續提問“那你們是怎么玩的?如何判定輸贏?”繼而導入生活中規則的內容,加強學生遵守規則意識。首先讓學生將教材翻到指定頁數,在說明完貓捉老鼠游戲的過程后,詢問學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規則,有的學生就會回答交通規則。然后通過三個活動使學生了解規則作用:第一是沒有規則行不行,在班級將生活化內容融入,引導學生思考在沒有規則的情況下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像是交通道路沒有紅綠燈的約束等,使學生深刻理解生活中規則的意義。第二是給規則分類,讓學生將不同生活場景的規則進行描述,如圖書館、商店等,繼而幫助學生明確不同場景中的規則。第三是規則有什么用,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學校踩踏事故,教導學生不要小看規則,越是重要時刻越要遵守規則的思想意識,從而利用生活內容提高學生維護規則的社會意識。
由于傳統教學課堂知識內容的枯燥、教師嚴肅的態度等因素,使得學生逐漸降低學習興趣,產生厭學的心理狀態,不利于課上高效教學。因此,教師要根據新課改要求,改變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意愿,繼而增強口語表達能力。
比如在學習《做個“開心果”》時,教師應以“這里有個開心果”與“這時我要怎么辦”兩方面引導學生超越對自我的關注。可在課前將開心果帶入課堂并詢問學生該物品是什么,通過與學生的有效對話活躍學習氛圍,而后便要開始內容講解。在講解過程中可引導學生描述家里的“開心果”是誰?并說明是怎樣感到快樂的,有的學生就會說“我家的開心果是我的爸爸,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翻了東西,很后悔,爸爸就在我的旁邊說是它自己掉下去的,原因是因為不想再受我的傷害了,這樣讓我心情好了許多”通過學生的相互分享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接下來,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班級的“開心果”,并根據學生的匯報請這位同學在講臺上進行表演,加強學生在思想品德課堂的參與度,而后借用兒歌進行總結,再一次明確標題內容“把快樂帶給別人,讓自己更快樂。”
綜上所述,為實現小學思想品德高效教學,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開展多樣化活動豐富教學課堂,通過生活化內容及實踐加強學生對思想品德要求的掌握,從而讓學生健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