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歡天
(江蘇省啟東實驗小學開發區分校,江蘇 南通 226000)
所謂的品牌是指具有自己獨特屬性、價值、意義和內涵的、區別于其他的標志性特征,而學校德育品牌建設是以非物質對象為研究主體,以文化形式為主要載體,在明確德育品牌建設目標的基礎上實行有目的性的標準和規范。在整合學校德育要素和文化屬性內涵方面,立足學校德育發展需要,經營集精神、行為于一體的相關文化事務,其內容主要包括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道德意識的培養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培養、集體主義意識的培養等。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所謂樹人,必先立德。德育品牌建設是學校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內涵發展的需要,是培養現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前提保障,也是培育高素質人才的必要手段。德育建設大方向于社會、國家培養德才兼備優質人才,小方向于學校、家庭培育具有中華美德公民。在學校文化建設方面,優質、創新的德育品牌建設能夠發揮區域引領示范作用,對學校總體文化改造起到良性創生作用,使學校成為真正的立德樹人場所。
德育建設是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教育目標,并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但現實狀況卻是學校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教師花費大量的精力在德育品牌建設上,可德育建設效果卻差強人意,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對學生進行德育建設教育時,沒有制定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學生僅僅是被動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在做,卻不明白為什么這樣做或這樣做是為了什么。
首先,家庭德育教育缺失。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和社會給予了學校教育更高的關注度,但與此同時,人們對教育責任的意識偏差也產生了,大多數家庭認為教育是學校和教師的職責,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責任和意義。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道德素質對孩子品德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是學校德育教育過程中的重要障礙之一。其次,科任教師忽視德育教育。大部分科任教師認為,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科任教師只負責上好任課科目即可,導致學生接受的德育教育不全面、不連貫。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許多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認為自己是成年人,德育內容是用來約束學生的,所以只要自己在大方向上正確就可以了,不必遵守德育規范中的條條綱綱,沒有以身為范,成為學生的表率和楷模,加之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向師性比較強,導致學校德育教育效果不佳。
面向未來是學校德育品牌建設的總要求,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德育教育的最終目標。各學校應立足實際,制定符合學生特征的、具有現實意義的階段性計劃,可使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遵守校風校紀、養成文明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的學習意識;樹立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堅定“為國讀書”信念,做一個具有遠大理想抱負的中小學生,使學校德育教育落到實處。
首先,學校應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制定教學安排,并以學校教育為平臺,開展親子活動和相關講座,使家長意識到德育教育在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時,明確家長責任,統一家校德育教育思想。其次,各學科教師應根據學科特點和德育目標相互配合,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克服應試思想,協調完成德育品牌建設教學計劃,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
“不因善小而不為 不因惡小而為之”。作為教師,要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首先要愛國守法,平時嚴格要求自己,從身邊小事做起,潔身自好,言行一致,不斷學習深造,更新知識儲備和結構,才能以無言的身教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熏陶。只有教師的形象在學生心中高大起來,學生才會以之為榜樣,才會使德育效果事半功倍。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只重知識教育而忽視品德教育,導致人才缺陷——有才無德現象層出不窮,因此,中小學必須立足實際,從小抓起,樹立德育為先意識,把德育培養作為工作中心,構建學校道德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