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春,張 磊
(1.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總院,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省有色金屬礦產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0)
近年來我國對于各類礦產資源的需求在不斷提升,不僅造成了推動了礦山探測技術的發展,而且也提高了礦山的開采效率和開采質量。然而,在這種高效的開采模式影響下,地質探礦工程作為礦山開采的前提條件,也出現了安全問題頻發、安全意識薄弱的情況,成為制約地質探礦工程勘探結果的重要因素。在實踐中,地質探礦工程存在的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安全意識、探礦方式、探礦選址以及安全監管等角度,影響著地質探礦工程的安全開展[1]。
在現階段的地質探礦工程開展過程中,受到礦山地質環境和地質條件的限制,在進行探礦時往往要面臨著較大的危險,需要克服種種困難才順利完成地質探礦工作。然而,在進行地質探礦時,探礦人員對于勘探行為的安全意識并不高,并沒有意識到地質探礦行為所存在的潛在危害。而受到工作態度的影響,也造成了探礦工作不認真、行為消極的結果。施工人員沒有事前進行探礦意外情況的演練或者安全應急措施的準備,進而造成在進行地下探礦時各種事件頻發,危害探礦人員的安全。施工人員安全意識的薄弱,在嚴峻的地質探礦工作環境下,危險性將被再次放大。而且,在缺乏充分了解的情況下,進行地質勘探,需要解決的安全問題還包括了通風安全、以及地形情形不明確等,這些都將受到安全意識的影響,而造成工作的疏忽大意,進而產生安全問題[2]。
地質探礦工程的開展,往往需要提前進行探礦具體位置的確定以及探礦安全技術手段的選擇,然而在實際探礦過程中仍然存在安全技術手段不合理而影響探礦安全的情況。受到礦山地質位置和地質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在地質探礦工程中需要選用安全技術來分析礦山地質條件、礦山深度以及礦山大小等因素,進而保障探礦技術的應用和探礦工作的安全。目前所應用的探礦方式大致包括了坑探法、物探法、鉆探法以及槽探法四種,在具體選用時也配合了不同的安全技術和安全保護手段。但是,在部分地質探礦工程的探礦工作中,部分探礦單位過于依賴探礦方式的綜合性應用,而忘記或者忽視對礦山條件的考察和對地質環境的關注,造成了缺乏安全技術應用、安全生產關注度低的局面,增加了探礦工作的安全隱患,進而使得探礦工作的開展各種安全事故頻發,不僅影響到生產進度,而且容易造成人員受傷。
探礦位置的選擇存在安全隱患是由于在開展地質探礦工程的探礦工作時,缺乏明確、統一以及科學的確定標準,導致了探礦位置的選擇往往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從而增加了安全隱患的發生概率,進而直接造成安全問題的產生,引發安全風險。結合我國礦山的分布情況,在進行探礦位置選擇時,需要合理避開當地不良的地質條件等安全隱患,選用安全性較高的生產技術和探礦技術,并充分結合外界情況來選擇更加安全的生產環境、排除潛在的滑坡、泥石流等安全風險,做好安全防護措施,規避安全隱患,最終做好安全防護[3]。
對于地質探礦工程的探礦安全監管工作的開展,是保障安全探礦的重要措施。然而,在實際的探礦監管工作當中,由于探礦人員存在缺乏探礦經驗和探礦專業知識的情況大量存在,就導致在探礦前的準備工作當中忽視的安全保護措施和安全意識的關注等,進而為探礦工程埋下了安全隱患。而且,受到探礦工作的盲目性和探礦不合理選址的影響,造成探礦的準備工作不到位或者準備工作流于形式,并沒有充分重視安全問題和準備工作。因此,在這種對地下礦山地質環境缺乏了解的情況下,就盲目進行地下礦山勘探,導致在不良通風情況下,產生窒息的安全事故,威脅探礦人員的安全[4]。
針對地質探礦工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應對,關鍵就是要從上述安全問題的本質原因和形成過程出發,通過安全意識培養、地質環境勘探、探礦技術選用、探礦方式選擇等手段增強對探礦工作安全性的重視程度,保障地質探礦工程和人員的雙重安全。
針對安全意識薄弱的問題,針對性解決方案就是提高對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通過培養地質探礦工程企業以及探礦人員安全意識的方法,樹立安全第一、自我保護的探礦原則堅持。加強安全意識培養的角度包括了:
(1)地質探礦工程企業增強安全意識的培養和宣傳教育。基于探礦行存在的危險性,企業需要在員工入職和組織或者開展探礦工作之前,都進行安全意識培養活動,并結合安全措施的宣傳教育,促使探礦人員提高工作警惕,防止出現安全事故,并做好安全應急預案。這樣可以促使探礦人員重視安全問題,提高安全意識。
(2)加強確立安全工作崗位責任制度。除了進行經常性的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活動,企業通過確立安全工作崗位責任制度,也可以實現探礦工作安全的專職化,通過設定專業的安全管理人員職位,劃分各探礦人員的安全責任,從而在進行探礦工作時做好安全問題的監督和處理,提高工作的安全性。
針對地質探礦工程中安全問題的產生原理,應對地質勘探工程安全問題的有效方案,還可以從規避地質環境的勘探隱患、加強安全風險管理出發,提高對地質探礦工程地質環境的安全分析,全面檢測安全風險,并針對安全隱患做好安全應急管理措施,加強安全風險管控。因此,在開展地質探礦工程過程中,需要在做好安全防護措施之后,再深入了解礦山的地質情況、地形地質特點、巖層分布情況以及礦山地質結構等,并給出相應的安全隱患高發區域以及可能存在安全風險的位置,給出明確的探礦安全應急方案,保障探礦工作的安全性。規避地質環境的勘探隱患、加強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在于通過前期對礦山結構規模的安全勘查,來掌握礦山的走向和礦產資源的分布規律,區分不同的礦山開展地質環境和安全風險的形成原理,從而掌握礦有效的應急管理措施,提高地質勘探工程的安全性。
針對探礦方式的不合理問題,在正確選用安全的探礦方式上,可以從三個角度展開:
(1)結合對礦山地區的全面分析,對比各種地質特征影響下獲得成功的探礦經驗,給出合適的探礦方式。在地質探礦工程開展過程中,探礦方式的選用通常是依靠經驗進行判斷的,而為了避免安全問題的出現,就需要做好實際情況分析與探礦經驗的合作,了解到四種探礦方式的適用場景和應用特征,從而進行選擇。
(2)提高探礦方式的應用技術手段。在目前的探礦工作當中,都是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礦山具體情況的分析,并以此作為探礦方式選用的標準。比如,在利用槽探法進行探礦時,需要保障槽壁的平整性,并針對周邊的松石進行清理,保障槽口的整潔性,同時做好對槽底寬度和深度的控制等。
(3)計算機探礦手段的應用。在探礦方式選用當中,還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礦山的地質環境分析和勘察問題,針對其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以及其他探礦事故進行預測,并給出解決方案,提高探礦人員的問題處理能力。同時,結合室內和室外的測試技術,提高計算機探礦手段的應用效果和勘察數據的準確性,保障礦山勘探的安全。
在地質探礦工程當中,鉆探技術的應用是影響探礦效果和保障探礦安全的核心因素,通過應用先進的探礦手段和鉆探技術可以保障探礦工作的安全和探礦結果的準確性,排查安全隱患,從而提高地質探礦工程的安全性,規避探礦的安全風險,解決地質勘探中存在的各類安全意識和安全監管等問題。現階段,計算機鉆探技術的應用和信息技術對地質探礦工程的自動化分析也更加全面,不僅提高礦山數據的準確性和全面性,而且還提供了更加科學的鉆探方案和開采計劃,給出了可以應對地質探礦工程各項安全問題的有效應急預案,可以促使探礦工作人員以礦山地質環境的結構圖為依據,規避安全隱患,解決安全風險,進而保障探礦安全。
目前,在地質探礦工程中安全生產技術的運用主要以地質勘探技術為基礎,在保障礦區勘探效果的同時,解決礦山探礦的安全問題、規避安全隱患,保障勘探工作的安全。在地質探礦工程中具體運用安全生產技術時,還需要根據礦山的實際情況進行區分,合理選擇環境安全手段、人員安全保障、設備安全設計等技術手段,解決安全隱患。安全生產技術的運用角度如下:
受到地質探礦工程工作環境的影響,安全生產技術首先要解決地質探礦工程的生產環境安全問題,結合外界環境對地質探礦工作所具有的安全隱患,做好安全措施。在地質探礦工程當中,常見的環境安全保護手段,包括了防雷擊設備、防雷擊安全知識培訓、安全事故預防演習等,讓工作人員掌握有效的安全保護措施,從而解決安全風險、合理應對安全事故。
人員安全保障技術的核心在于通過一系列的安全培訓和安全探礦教育,要求地質探礦工作人員都掌握安全問題的辨別方法和安全隱患的排查手段,能夠在探礦過程中有效辨識危險源,掌握生存技能和應急處理方法,提高避免能力。人員安全保障作為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需要結合安全制度、應急管理和隱患排查等方面的內容,要求探礦人員嚴格按照探礦工作的要求和規范進行操作,規避安全事故的發生,做好團隊和個人安全防護。
對地質探礦工程中各設備的安全維護,也是開展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需要對探礦設備進行安全設計,具體包括了:①在應用鉆探法和坑探法時,需要清除探礦位置區域的活動巖石和松動石塊,避免井口塌陷等安全隱患;②井上人員實時監護的應急管理方法,時刻給井下探礦人員提供環境的安全信息,保障探礦安全;③做好探礦設備如手搖絞車的固定,避免絞車掉落的安全風險;④提高探礦的支護設計安全性,加固探礦支護設備,排查并解決裂縫或者坍塌等安全隱患,提高設備應用安全性。
綜上所述,一項地質探礦工程的開展,不僅受到鉆探技術的應用,也會受到工程開展環境的限制。因此,在探索地質探礦工程的地質勘探技術運用以及安全問題時,需要充分結合工程的實際地質環境進行分析,探索能夠有效保障探礦安全的技術和方法,在合理應用探礦技術的同時,準確應用地質勘探技術,提升勘探效果,為地質探礦工程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持和環境支持。通過加強安全措施的保障和地質勘探技術的應用,可以減少安全問題的發生概率,并提高勘探效果和勘探質量,從而推進礦山資源的順利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