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聰會
(河南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焦作保護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當前是一個互聯網信息技術時代,我國自然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工作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要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和市場發展趨勢要求,合理構建出先進完善的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信息管理系統,這樣才能夠為當地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以及綜合管理提供重要基礎保障,推動我國和諧健康社會建設穩定持續的發展。
基于數字信息化發展背景下,傳統紙質化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自然保護區生動多樣性的科學高效管理工作要求,難以對海量數據信息進行優化整合管理,這樣無疑會影響到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也會增加管理人員的工作任務量。各地區自然保護區建設運營工作更應該構建出生物多樣性的信息管理系統,確保海量數據信息的安全存儲,并隨時進行檢索提取,方便數據的快速傳遞共享利用,充分發揮出有價值數據信息的作用,推動我國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建設管理工作的順利發展。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穩定運行能夠幫助當地管理部門提高對生物多樣性的綜合管理水平,為保護區提供基礎數據與資源預警,從而為管理領導作出最佳管理決策提供科學參考依據。除此之外,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運用還能夠實現對大量信息資源的優化整合目標,降低人工操作管理成本,最大限度發揮出各項資源的開發利用價值,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吸引到更多社會企業單位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研究調查活動,共同為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建設工作出謀劃策。
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目標體現為以下幾點內容:(1)便于自然保護區信息管理。系統設計需要能夠進行科學高效的數字化管理,將所有生物資源信息安全儲存在數據庫中,方便工作人員的隨時檢索查詢、統計分析,全面掌握了解到當地自然保護區物種資源變化趨勢;(2)滿足自然保護區服務現實需求。實現數字信息化管理,能夠打破傳統生物多樣性信息管理方式,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任務量,提高自然保護區的綜合管理水平;(3)管理系統操作簡單易用,不同功能模塊既相互獨立又是相互聯系,方便管理人員日后的數據信息管理維護,隨時進行安全備份。
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信息管理系統是一個基于B/S 模式的網絡開放平臺,設計人員在實踐設計該信息管理系統時,必須科學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1)規范性原則。設計人員要明確知道系統管理系統的設計應用對象是自然保護區,那就應該保障在設計源頭的合理規范性,要優化設置該軟件系統的設計流程,逐步進行信息管理系統的技術研發、后臺調式,充分保障信息管理系統日后運行使用的安全穩定性與規范性;(2)實用性原則。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信息管理設計最為主要目的就是方便工作人員的操作管理,為工作人員提供豐富完善的服務功能。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注重系統的實用性與適用性,不僅要滿足工作人員的信息數據錄入、查詢以及統計分析等簡單操作要求,還必須滿足公眾的基本信息查閱需求,為所有系統操作用戶提供對應的服務功能。
設計人員要將該系統具體分為5 個功能模塊,分別是數據庫管理、信息查詢檢索、論壇管理、系統維護以及專題應用。比如,在數據庫管理功能設計上,設計人員要將多樣化的生物資源嚴格按照界、門、綱、目、科、屬展開科學分類整理,接著進行編碼成功輸入到不同數據庫表內,實現數據類型轉換與數據的分類儲存、傳遞共享等功能。
系統實現主要包括了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系統主頁面的實現,一方面是系統登錄頁面的實現。系統主頁面實現的內容涵蓋了主頁鏈接、數據庫簡介、專家信息、學術交流、數據檢索、獸類資源、植物資源、兩棲爬行類、鳥類、昆蟲和智能檢索。對于不同欄目,設計人員要確保每個用戶登錄上來訪問任何一個欄目內容都可以,都可以進行相關信息的瀏覽查詢,并隨時跳回到系統主頁,繼續下個欄目的操作瀏覽;系統登錄實現要設置登錄頁面,并給相關工作人員提供賬號密碼,只要工作人員或者用戶登錄網址,輸入相對應的賬號密碼就可以進行跳轉到系統界面或者后臺操作界面。
綜上所述,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是至關重要的,其能夠實現自然保護區各種物種資源的信息化管理,隨時記錄保存大量數據信息并進行檢索查詢,方便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用,對該地區生物多樣性資源展開實時動態監控,為管理領導作出最佳決策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