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京穎
(赤峰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屬于常見的兒科疾病,該疾病高發階段為7 歲及以下兒童,具有高致死率、發病急及其危害大等臨床特點。現階段在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治療過程中使用大劑量的果糖二磷酸鈉及其維生素C 為主要方法,但隨著兒科護理工作重要性的日益提升,常規護理干預方法逐漸不能符合疾病治療需求,合理且科學的護理計劃,利于疾病的恢復[1]。本次主要比對分析了在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期間參與診治的56 例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患兒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與基礎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及其價值。
本文涉及數據計算目標是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期間參與診治的56 例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患兒,分組法是隨機數字表法,常規組(n=28)男女比是14:14,最大年齡是8 歲,最小年齡是3 歲,中位年齡即為(5.99±0.25)歲;綜合組(n=28)男女比是15:13,最大年齡是9 歲,最小年齡是2 歲,中位年齡即為(5.83±0.55)歲。對比常規組與綜合組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患兒一般資料,P>0.05,數據指標無統計分析意義。
常規組開展基礎護理干預,綜合組開展綜合護理干預。(1)醫務人員依據患兒家屬文化水平的不同采取放映影像、圖文結合及其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方式詳細為其闡述疾病知識,告知患兒家屬治療方法及其護理的效果。(2)醫務人員需要對患兒心理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如患兒發生焦慮、緊張等情緒,需要予以及時心理疏導,及時和患兒溝通,提升患兒的信任感,將護理人員責任心激發,避免發生醫療糾紛。(3)強化用藥的安全指導,依據醫囑規范給藥途徑、給藥劑量、注意事項,護理人員需要及時鑒定藥物的化學性質及其物理性質,認真核實日期,確保藥物使用的安全性及其有效性。(4)醫務人員需要為患兒制定科學且合理的飲食計劃,予以充足營養,讓其盡可能食用清淡且高熱量的食物,將水分攝入量增加,促使排出毒素;并且需要予以患兒安靜且舒適的環境,保證睡眠質量及其充足的休息。(5)出院前醫務人員需要提醒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相關注意事項,強化體育鍛煉,注重患兒的保暖工作,避免發生感冒,如出現異常需要及時到醫院處理。
綜合組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臨床護理有效率合計值96.42%,1 例無效,13 例有效,14 例顯效。常規組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臨床護理有效率合計值75.00%,7 例無效,13 例有效,8 例顯效。卡方為5.2500,P=0.0219 <0.05,統計學數據指標之間存在分析意義。
綜合組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臨床護理滿意度評分(93)、生活質量評分(91)相比較常規組數據(85、82)更具優勢,P<0.05,統計學數據指標之間存在分析意義。
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大部分都是因病毒性心肌炎導致的,病毒性心肌炎屬于多發的兒童疾病,容易被忽視進而耽誤治療,所以,嚴重影響小兒的心肌進而誘發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在對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臨床治療過程中大劑量使用果糖二磷酸鈉與維生素C 屬于相對有效的方法[2]。相比較成人,小兒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發育都不是十分成熟,具有較差的疼痛耐心、忍受力、認知程度,缺少疾病治療的依從性及其主動性,較難控制。綜合護理干預實際上是從心理及其生理兩方面進行的干預,通過合理的方法可將患兒及其家屬治療依從性,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顯著減少,防止情緒波動過大等。
綜合以上結論,將綜合護理干預使用在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治療中相比較基礎護理干預的效果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