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芬

摘 ?要 ?紫砂和青銅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具有著古典之美和滄桑之感,只不過青銅器是因為歷史的厚重,而紫砂器是因為紫砂藝人們巧奪天工的雙手和爐火純青的技藝,把手中質樸的泥料幻化成多姿多彩的器型,彰顯著紫砂藝術的無窮魅力。紫砂作品“鳳樽壺”就是根據歷史上的經典青銅器“樽”的造型抽象演化而來的。通觀此壺,從歷史的塵埃之中走來,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造型設計巧妙雋永,具有女性般的溫文爾雅,樽器的特征大方得體,用來泡茶也是非常實用,結合鳳凰的曼妙形態和美好傳說,把中國東方的古典韻味表現得淋漓盡致。
關鍵詞 ?紫砂壺;鳳樽;藝術魅力;古典韻味
江南水鄉宜興,位于江蘇省南部、太湖西岸,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綠洲、竹的海洋”之稱,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和海外慕名而來的許多藝術家。宜興7 000多年的陶文化在這片古老的土地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深入骨髓的陶瓷藝術血脈世代流淌。宜興丁蜀鎮處于山脈和湖泊的交匯之處,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殼運動形成了獨特的紫砂原礦,再經過開采、風化、陳腐等等工序以后,最終成為了可以制作紫砂器具的泥料。宜興的紫砂藝人們從過去的半耕半陶、晴耕雨陶到現在的專職紫砂制作,吸引了許許多多的外來人口投入到紫砂事業的大軍之中。目前,宜興紫砂產業的從業人數已經達到十幾萬之眾,共同締造著屬于宜興紫砂的美好明天。
悠久的歷史孕育著燦爛的文化,燦爛的文化之中誕生經典的工藝品。從遠古的彩陶文明開始,我們從陶器上面的紋飾和象形文字中解讀到了祖先們的生活實踐和精神世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青銅器的鑄造工藝和器型紋飾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產生了質的飛躍。尤其是上面的饕鬣紋飾和其它裝飾深深地影響了后來的其它工藝品,紫砂也不例外。宜興紫砂本身具有的古樸自然的泥料特征,區別于其它的瓷器、玻璃器皿,紫砂壺在剛出窯的那一剎那給人以灰頭土臉的感受,只有經過我們細心的泡養才能夠煥發出迷人的光澤。所以,紫砂和青銅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具有著古典之美和滄桑之感,只不過青銅器是因為歷史的厚重,而紫砂器是因為紫砂藝人們巧奪天工的雙手和爐火純青的技藝,把手中質樸的泥料幻化成多姿多彩的器型,彰顯著紫砂藝術的無窮魅力。
紫砂作品“鳳樽壺”(見圖1)就是根據歷史上的經典青銅器“樽”的造型抽象演化而來的。在創意和設計的過程中,我把中國古代傳說之吉祥之物“鳳”的形象也隱含在其中,“鳳樽”的概念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是用紫砂藝術的技法和魅力能將其完美地統一起來。此壺壺身挺拔圓潤、亭亭玉立;平底端莊穩重;壺嘴修長,自然流暢,特別像鳳凰的脖頸一般婉轉,出水也非常的利索;與之相呼應的壺把挺括圈卷、端握舒適,一張一弛之間盡顯和諧;壺蓋輕壓壺口,嚴絲合縫、通轉流暢,氣密性非常好;上面的橋型壺鈕還帶有一點彎鉤,既表現了江南水鄉的韻味,又好似鳳凰的形態特征,特別是在壺身還有鳳凰的翅膀紋理捏塑,寥寥的三尾紋路卻特別傳神,把鳳舞九天的飄逸靈動傳遞給大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通觀此壺“鳳樽”,從歷史的塵埃之中走來,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造型設計巧妙雋永,具有女性般的溫文爾雅,樽器的特征大方得體,用來泡茶也是非常實用,結合鳳凰的曼妙形態和美好傳說,把中國東方的古典韻味表現得淋漓盡致。
樽,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僅次于鼎的禮器,專門用來祭祀或者款待賓客盛酒使用。商代的時候,除了國王,只有相當于相國這一級別的官員才可以使用,由此可以看出其珍貴之處。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在《將進酒》中寫到“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也在《前赤壁賦》中有著“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描述,可見“樽”器在古人生活之中的重要性。在作品“鳳樽壺”中融入了“鳳”的造型元素,把鼓舞女性精神的鳳文化和紫砂壺的造型藝術結合起來,形成了獨樹一幟、耳目一新的紫砂藝術魅力,同時讓我們在喝茶品茗的時候能夠感受到其中悠然而至的古典韻味。
翻閱紫砂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宋朝就有著關于紫砂的記載,但是經過考古實踐證明,明代才是紫砂藝術發端的時代。茶文化的流行、手工業的發展恰好推動了紫砂行業的興盛,再加上文人雅士的推波助瀾和把詩、書、畫、印等等藝術形式融入其中,使其從普通的實用喝茶之器升華到了藝術品的行列之中,不僅滿足了我們日常生活需要,還成為了我們精神的寄托。因此,在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發展,紫砂藝術依然能夠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成為現在非常流行的飲茶用器和藝術市場之上炙手可熱的收藏珍品,讓宜興“中國陶都、陶醉天下”的名號熠熠生輝。
參 考 文 獻
[1]汪葉.論紫砂套壺“吉祥如意”的整體美感和造型藝術[J].江蘇陶瓷,2020(1):59-60.
[2]馮云華.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淺談紫砂套組“拙政提梁”的創作[J].江蘇陶瓷,2020(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