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秋野 張 茜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文化對于高校學生所產生的影響更為深遠,對于高校思政領域的發展和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也逐漸產生明顯的影響。本文就網絡文化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問題展開討論,并提出完善網絡文化下高校思政人才培養模式的措施。
1.思想政治的引導力和接受度降低。現階段,高校開展的思政課程及人才培養活動并未和現代科學技術與信息手段做到完全匹配,高校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接觸的思想信息和內容要遠遠超出教師在課堂上所傳授的內容。但是網絡文化中所包含的內容不僅有精華,也有糟粕,這對于高校學生的辨識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帶來了一定的考驗,也為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帶來嚴峻的考驗。學生每天都能夠接觸、了解到大量的新聞、政治內容,這也會影響學生對于思政課內容的接受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學生成長、思政課程展開的核心和亙古不變的主題,因此在面臨網絡文化沖擊時,高校思政課程的任課教師如何把握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地位,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2.課堂思政教育教學效果降低。網絡文化的傳播以及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帶來極大便利,但是也為高校學生管理以及人才培養帶來一定的考驗,加大了工作難度。課堂時間畢竟有限,教師利用課堂時間對學生加以教育和引導,雖然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學生在課余時間仍會接觸大量的信息。部分學生對于思想政治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刻,加上互聯網信息的影響,很可能會削弱課堂教學的效果。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將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停留在課堂上,或者是通過班會去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教學管理效率較低而且難以及時、深入地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部分院校也缺乏思想政治內容的日常宣傳和介紹,僅僅依賴課堂教學難以真正達到期望的教學效果。
3.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完善。相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高校學生擁有更好的獨立學習、自主學習能力,高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多是扮演“解惑者”的角色,在新知教學過程中也是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指導。在開展思政教學活動時,部分教師忽視了互聯網技術、網絡文化的重要作用,使課程內容雖然符合教學大綱及教學目標的要求,但是卻未能夠與時下熱點事件相結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網絡文化、信息技術的運用是提升思政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而這恰恰也是當前部分教師所忽視的內容。信息化時代的思政課程教學不再以書本為主,而是要利用信息技術去將時事政治、熱點新聞與思想政治內容相結合,結合當下的社會發展進行分析并賦予新的意義。
1.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地位。相對于傳統文化而言,網絡文化良莠不齊且部分學生難以對網絡文化以及傳播的思想進行正確認識和分辨,導致自己的身心發展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面臨這一問題時,各個高校應當更加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高校思政人才培養起到的導向作用,高校教師在開展思政人才培養時應當保障、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地位,并以此為引導,指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文化的發展趨勢和方向。針對高校思政人才開展培養時,要引導學生去探索、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以及蘊含的巨大能量,高校思政課教師也要指導學生將網絡文化的優秀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培養學生樹立起更為科學的價值取向,高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重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講解,并圍繞其開展相關教學活動。
2.建設校園網絡輿論機制。高校思政人才培養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中,學生在課余時間也會接觸到更多的信息和內容,高校應當重視校園網絡輿論機制的建設,加強校內網絡信息安全的管理,為學生營造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等方式定期進行思想政治內容的宣傳,利用互聯網平臺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高校學生容易受到互聯網上各類思潮及言論的影響,對于學生的成長和人才培養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各個高校更應該加強思政網絡教育平臺的建設,利用互聯網平臺傳播積極向上的思想內容,并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和意識,從而實現對校內輿論思想的引導和規范。教師也可以通過聊天、朋友圈等去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以便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和管理。教師自身也要認識到互聯網技術為思政教育以及人才培養工作所帶來的便利,只有真正運用好這一系列的平臺和技術,才能夠提升教學效果。
3.加大思政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開展高校思政人才培養活動的重要參與者之一,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壯大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人才的工作效率,確保人才培養效果。首先,各個高校應當對在校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網絡文化對思政教育產生的影響以及思政人才培養目標等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并組織任課教師參與集體調研工作,使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才干和智慧,對當前思政課程教學以及人才培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和總結,使其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性。其次,高校教師應當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及課程教學計劃、目標等方面,針對高校思政人才培養所面臨的問題去優化教學方案。相對于高校學生而言,教師對于互聯網技術的熟練程度以及對網絡文化的熟悉程度仍然較低,難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教師伍建設不僅要著眼于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革新,也要提升教師對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網絡文化等內容的掌握,從而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積極應對高校思政課程在網絡文化下所面臨的挑戰。
網絡文化的傳播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不僅豐富了高校學生的課余生活,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但是高校教師不能不重視網絡文化對于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活動以及教學效果所帶來的影響。網絡文化會包含一系列不良信息,部分學生難免缺乏一定的辨識度,高校思政人才培養工作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和考驗。這就要求高校教師能夠充分認識網絡文化傳播給高校思政課教學所帶來的積極和消極影響,也要正確認識網絡文化與思政課教學之間的聯系。高校教師在制訂、調整教學計劃及內容時,既要全面認識網絡文化的境遇,也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制定出更有效的教學和人才培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