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大,每年畢業生數量也顯著增長,使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逐漸凸顯出來,特別是應用型民辦高校這一現象尤為明顯。一方面,有大量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在已就業的學生中又有較大部分感覺自己不適應本職工作;另一方面,社會中的很多崗位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究其原因,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匹配度明顯減弱,大學生在就業方面的競爭優勢也隨之減退。因此,對應用型高校,尤其是對應用型民辦高校進行差異化人才培養具有重大意義。
選取大二年級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學生進行學生職業規劃調查,該年級的學生已適應大學生活,對所學專業有了深入了解,并開始接觸本專業的專業課程,對學生的職業規劃調查結果更能真實反映學生的情況。
首先對本專業授課教師進行調查,詢問該專業學生的課堂表現,判斷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態度和對課程的認知;然后從輔導員方面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風格和生活習慣;最后向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如:未來是選擇就業還是繼續深造、就業是否選擇和本專業相關職業、在校期間是否想多參與比賽和項目、對哪些專業課程的興趣較高等。
應用型民辦高校的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水平不高,絕大部分學生會選擇就業,就業方向多選擇汽車銷售等職位,多數學生覺得所學的專業課程與實際就業崗位要求不匹配,且只有理論講解,實踐操作較少。汽車服務可細分為很多方面,如:汽車保險、二手車評估、汽車檢測等,但專業課程并未細分,很多知識較淺顯,專業性和深入性不夠。
以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學生個性化分析為依據,構建差異化人才培養框架,制訂差異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用型高校汽車服務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以專業定位為依據,以企業人才需求為基礎,研究汽車服務市場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找準職業細分的軌跡,切實區分不同職位對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要求。
按照“學科相近、基礎融通”的原則,按學科或專業關聯度,以具有明顯優勢和特色的專業為核心,將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劃分為機械大類,進行大類培養。學生入校后,前二學年按大類打通培養,學習相同的通識教育課程、大類專業基礎和大類教育課程;以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操作技能為主,以適應機械類各行業寬領域、多崗位的需要。第三年、第四年要體現專業的差異化、就業崗位的差異化,突出專業特色,把握職業發展方向,結合崗位標準,以細分的職位方向為導向,強化專項技能的訓練和提升。第三學年學生根據未來職業規劃選擇符合職業要求的專業核心課程,從而完成所有畢業課程的學習;從第四學年開始,進行寬口徑多元培養,從而實現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
針對學生學業深造方向和就業方向,設計“3階段”多元化理論課程體系和“3+1”多元化實驗訓練體系,將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增強人才培養的彈性,優化學生差異化和個性化的發展。
1.針對學生是否進一步學業深造,設計研究多元化理論課程體系。該部分包括通識教育、大類教育和專業教育,其中專業教育包含專業核心教育和拓展教育,依據各階段不同培養要求,構建各有側重的“3階段”教學平臺課程體系。通過通識教育學習,學生得到必要的價值分析、探究方法與基本能力的訓練,形成合理的思維方式、準確的觀察能力和清晰的表達能力,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大類教育課程主要包括學科基礎課,按照基礎性、公共性和學術性原則設置,有完整規范的知識體系,使學生獲得嚴格的學科基礎訓練。專業核心課需依據學生未來的專業發展需求設置。針對考研的學生需設置理論性強的課程,如汽車理論、汽車設計、內燃機原理等;針對就業的學生,需根據企業要求和崗位要求設置課程,如汽車檢測與維修等方面課程。拓展教育課程是為滿足學生不同需求而開設的課程,其中設置本專業推薦選修課、其他專業開設的專業教育類課程或國內外聯合培養如“2+2、3+1”的課程。
2.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依據學生就業方向,設計研究相對獨立的“3+1”多元化實驗訓練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其中,“3”是指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和綜合實驗,“1”是指創新訓練實踐。基礎實驗包括大學物理實驗、基礎電工電子實驗等,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問題的研究分析能力,形成良好的解決問題的習慣,認識自己的基礎能力。專業實驗包括機械工程實訓、專業認知實訓、汽車零部件拆裝實訓、汽車設計實訓等,要求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熟悉汽車相關部件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專業認知。綜合實驗包括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根據學生的就業方向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實習,采用雙導師制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聯系起來,使學生深入了解職業性質與崗位要求,并加強相關專業知識的了解。創新訓練實踐主要針對學業深造和參加各類比賽的學生,根據大學生各類競賽的要求,靈活調整實踐項目,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差異化人才培養方案是在以往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基礎上探索、實踐形成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這種方法改變了原來的教學理念,避免了“困生不想吃、好生吃不香、優生不夠吃”的弊端,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也使各層次學生都能有成就感和榮譽感。
通過這種差異化人才培養實踐,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較大提升,學生就業率提高,參加全國、省內各項比賽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差異化教學課程體系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此外,對于差異化教學課程體系的研究,教育工作者還需要進行更加具體、深入的探討,促進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