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潔梅,李彩霞
(廣寧縣人民醫院護理部,廣東 肇慶 526300)
薄弱環節管理主要強調對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安全隱患問題做有針對性的處理。手術室護理管理仍不乏較多不良事件,如何預防控制是目前手術室護理管理需考慮的內容。本次研究將圍繞手術室護理管理安全隱患問題,對薄弱環節管理模式的應用做綜述分析。
根據近年來大多研究報道并結合臨床實際工作經驗,能夠發現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存在的風險較高,表現在多方面,如職業傷害、意外傷害、醫療器械故障以及患者手術并發癥等,其實質也為護理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具體分析:如醫療器械故障,一般為手術室醫療器械故障問題,可能對整個手術治療進程帶來影響,如呼吸機故障。再如手術并發癥,因患者病癥不同、手術類型不同,所以術后并發癥很難控制,如常見的切口感染、呼吸循環混亂、壓瘡以及低體溫等。對于意外傷害,可分為職業傷害與醫源性傷害,職業傷害有放射性損害、職業病等,而醫源性傷害體現在護理不到位所致患者跌倒損傷,或電凝刺激下使患者身體組織出現損傷。也有其他薄弱管理環節,如患者術中應激反應、標本丟失等[1]。
結合近年來大多研究報道,對安全隱患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第一,人的因素。如手術室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責任意識較差,忽視手術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如部分護理人員未能做好設備檢查,且忽視對患者的心理疏導與知識宣教,均可能增加手術風險。除護理人員外,也有醫師、患者以及家屬等方面因素,其中以患者方面表現最為明顯,如應激反應明顯、配合度較差等。對于手術室護理管理,薄弱環節或風險管理問題主要體現在患者層面上,一般技術層面風險管理已有較多相關研究,如通過強化監督手術室護理管理、注重技術標準提升、護理文書書寫管理水平提高以及護理人員技術水平提高等,推動手術室護理管理水平提高。然而護理技術層面僅僅是手術風險來源之一,也包括其他如患者因素、醫師因素、環境因素、支持因素。根據大多研究報道,患者方面的因素,如應激水平異常,將導致患者器官功能、代謝、神經出現變化,手術安全因此受到到影響。如術中有明顯的體征變化,對醫護人員操作可能帶來一定影響,誤操作風險增加[2]。
第二,物的因素。表現在醫療器械設備層面,如部分醫療器械設備老化,或本身有特殊高風險,以高頻電刀為例,術中發生電凝過度情況,出現醫源性損傷的可能性較高。再如部分患者行宮腔鏡手術,術后有水中毒表現。也有部分患者行手術治療后,出現感染情況。
第三,管理因素。手術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實中,要求有具體的安全管理制度作為指導,如護士培訓制度、持續質量改進以及風險評估制度等。護理操作中細節控制不到位,失誤可能性較高,如術前準備不足、護理操作失誤、與手術醫師配合缺失等,均可能引起安全隱患風險[3]。
薄弱環節管理模式下,首先強調在巡查監督管理上加強。通過巡查監督管理,立足于手術室工作性質,確保巡查監督落實到位,如部分研究中提出的三級查房制度,其中三級查房由護士長開展,二級查房由護理組長開展,而一級查房由責任護士開展。特別是三級查房,由護士長不定時巡查各手術間,對于部分危重癥患者,必要時要求有現場負責人,用于安排與強化搶救工作[4]。
要求構建查對制度,并在細節管理上加強。如對于術前準備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準備不足、器械設備檢查不到位或未能協助患者進行體位正確擺放,或有手術物品清點不認真等,均是細節管理需注意的問題。應從術前準備工作著手,在查對制度上加強,必要時進行“三方”核查制度的構建,包括手術醫生、麻醉醫生以及巡回護士等,對手術患者信息明確,同時對縫針、紗墊、紗布等各類物品進行盤點記錄。再如患者接送中,除觀察各項體征指標外,還需加強保暖。
護理管理質量的提高要求對患者護理工作給予足夠重視,可考慮在護理管理模式上創新。如引入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該人性化護理對象集中在患者層面,具體護理干預內容包括:①術前方式工作落實,對患者熱情、理解與尊重,由醫護人員共同配合為患者答疑解惑,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一般強調以激勵性話語保證患者對手術治療充滿信心,如“這樣的手術我們已經開展了許多例”,并做相關的適應性指導,確保患者對手術室環境提前適應;②術中陪護工作加強,部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麻醉前緊張情緒極為明顯,應安撫,如撫觸形式,或通過體位簡單調整,減少患者不適感。手術過程中,控制液體溫度,注意防寒保暖,降低術中低體溫情況發生;③術后相關處理,如污漬擦拭,保護患者隱私,并及時將手術情況告知家屬,注意檢查支架、導管等[5]。
手術室護理管理水平提高是降低安全隱患風險問題的關鍵。實際開展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明確護理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在此基礎上采取相關的安全護理管理措施,如職業傷害、意外傷害、醫療器械故障以及患者手術并發癥等,并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強化,這對于降低安全隱患發生、提高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可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