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博物館免費開放以后,如何保證館內展品和游客的安全是現階段需要解決的首要難題。博物館的安全管理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在安全的條件下全面發揮博物館的職能和作用。本文將對博物館安全管理模式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博物館 安全管理 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以及社會的持續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人們的生活需求已經從物質層面逐漸轉向精神文明層面,因此,我國的博物館和紀念館在2008年開始免費對外開放。隨著政策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進入免費開放行列,并且為很多學校提供了免費參觀和學習的場所,所以,提高公共博物館安全管理質量是現階段的首要任務。
一、博物館安全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導致我國博物館安全管理質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博物館沒有構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的構建不只是對博物館展品負責,還可以保障博物館的資料以及參觀者的安全,因此,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對博物館而言是非常必要的。當前,一些博物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比如在防火方面缺乏完善的消防措施;在防盜方面沒有建立安全性足夠高的防盜系統,如果突發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的話,所使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足以保證館內工作人員以及參觀者的人身安全。[1]上述幾個方面僅是博物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部分表現,實際上在博物館安全管理過程中還有很多安全隱患和問題尚待解決。
(二)安全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素質
負責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員首先必須會使用各類安全設施,并且如果有意外狀況發生,安全管理人員應冷靜應對,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素質對人群進行疏散,最大限度地保證公共博物館展品的安全以及參觀者的安全。[2]但是現階段博物館的安全管理人員并不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和安全意識,這意味著如果在博物館開放過程中發生意外狀況,館內工作人員無法保證參觀者和展品的安全,這會嚴重影響到博物館的經濟效益以及人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導致安全管理人員專業素質較低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博物館為了節省在人力資源方面的開支,選擇縮減安全管理人員的數量、聘請不具備專業素質的員工等不恰當的方法。這不僅會影響博物館的安全水平,還為博物館留下巨大的安全隱患。
(三)安全設施不完善
公共博物館的特點是人群密集、人流量大,因此,在博物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安全設施配備齊全,比如消防栓、滅火器以及煙霧報警器等等。博物館的安全管理人員應定時對安全設施進行檢查,確定使用的安全設施都在有效期內,從而避免當意外發生時由于安全設施無效而導致無法挽回的后果發生。博物館免費開放以后,參觀者的數量呈現迅速增長的趨勢,博物館成為人流密集的場所,所以,博物館必須提高安全管理質量,配備完善的安全管理設施并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維護,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博物館的安全管理質量。
(四)缺乏長效管理模式
現階段博物館管理模式不完善,比如在人員的控制方面并沒有達到長效控制的標準。博物館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終目標是保障人身安全,其中不僅包括館內的工作人員還有博物館的參觀者。[3]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作用是強化館內所有人的安全意識,加大工作人員的巡視力度和強度,從根本上保證在免費開放的過程中不出現不安全行為。博物館缺乏安全管理模式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不能完全掌握館內的安全狀況,并且無法保證安全整改措施的落實,那么就會產生無法預測的安全隱患,最終對博物館的安全管理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提高博物館安全管理質量的策略
(一)構建安全管理制度
博物館內的展品和資料都十分珍貴,因此,博物館必須構建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證博物館展品的安全以及人員的安全。安全管理制度的作用主要有三點:第一,為安全管理人員制定工作標準有并有效約束工作過程中員工的行為,這可以避免由于工作人員行為不規范而導致的不安全因素。第二,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在群眾的參觀過程中發揮安全保護的作用,從而為參觀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最終為參觀者帶來最好的參觀體驗。第三,博物館內收藏的展品一般都是歷史悠久的文物,因此,安全管理制度的另一個作用是維護館藏文物的安全。[4]在博物館構建安全管理制度的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盡量排查有可能會對參觀者的人身安全和展品安全造成影響甚至引發安全事故的隱患。預測可能會發生的事故和意外狀況,從而實現事前預防、事中保護、事后處理的三個目標。這要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必須按照安全管理制度開展相關的工作,比如在進行設備維護工作時應按照制度中的規定對安全設施進行定期的檢查和更換,將滅火器等消防設施按區域劃分直接負責人,這樣可以使安全管理工作的職業分工更加明確。另外,博物館還應設立處罰制度,如果在工作人員的工作過程中有未完成工作的情況應及時給予一定的懲罰,這樣可以保障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實,促使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按照規章制度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小在參觀過程中發生威脅文物安全以及人民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二)提高安全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博物館存在部分工作人員專業素質薄弱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博物館應合理進行資金分配,為聘請管理人員方面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在安全管理人員的面試環節,博物館應對應聘的人員進行專業素質考核,員工入職后博物館應提供有關安全知識的專業培訓,比如博物館內安全設施的擺放情況、每一種安全設施的使用方法等等。在專業培訓中最重要的一項是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擺放位置,安全管理人員應及時檢查滅火器的有效期并定時更換新的滅火器,還應熟悉館內各個報警器和報警按鈕的位置。另外,安全管理人員還應熟悉館內消防通道圖紙,并在圖紙上標注安全通道標識和消防設施的位置。在博物館的開放過程中如果發生意外,工作人員可以憑借對消防通道和設施擺放位置的熟悉及時疏散人群,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參觀者的安全。[5]另外,博物館必須加強對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促使安全人員自覺樹立較強的安全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規避在博物館免費開放期間的風險,最大限度地保證文物安全和人身安全,避免由于安全管理人員缺乏安全意識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三)完善安全管理設施
安全管理設施其實是一個廣義的定義,其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比如滅火器、安全出口指示牌、消防栓、應急照明燈、煙霧探測報警器以及火警手動報警器等等。上述物品的作用有的是直接保障在火災中人們的安全,有的是為人們的逃生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因此,安全管理人員必須注重安全設施的檢查工作,并且定時維護和更換安全管理設施,比如定期檢查安全出口指示牌是否常亮以及能否在緊急狀況下為人們提供明確的逃生路線;應急照明燈在停電后的照明亮度和照明時長是否達到合格標準;消防栓使用的供水系統是否完好;安全消防通道是否暢通無阻等等。博物館必須保障在安全設施方面的資金投入足夠,所有安全設施的配備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進行選擇,安全管理設施的安裝工作完成以后,博物館應安排工作人員專門負責安全設施的檢查和維護工作。在安裝過程中如果發現購買的安全設施存在質量問題,工作人員必須用最短的時間對其進行維修或者更換。針對沒有及時檢查并維修安全設施的行為的處罰措施應在安全管理制度中得到體現,對于輕視檢查工作或檢查不認真的工作人員應及時給予嚴重處罰,促使其充分意識到安全設備檢修工作的重要性。完善的安全管理設施是保障博物館財產安全以及人員人身安全的首要條件,因此,博物館必須對安全管理設施的完善工作保持高度重視。
(四)建立一體化動態長效安全管理模式
博物館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本管理,而一體化動態長效安全管理模式則是決定最終安全管理效果的關鍵。現階段實行一體化動態長效安全管理模式是全方位保障博物館的文化效益、經濟效益以及國家利益的有效途徑,并且還可以保證館內員工、參觀者以及社會公眾的根本利益。一體化動態長效安全管理模式的作用是協調博物館的經濟、環境、技術、社會等多個因素,由此可見,建立博物館長效安全管理模式必須全員參與,在建立過程中應全方位地對建立過程進行控制,從而充分發揮一體化動態長效安全管理模式的作用和優勢。一體化動態長效安全管理模式的構成是安全責任制、風險控制、事故防范,其中主要涉及制定安全標準、開展安全培訓、實施安全檢查、完善安全設施、拓寬安全服務、制訂防火防爆措施、制訂防盜防破壞措施以及事故防范措施等多項內容。實行一體化動態長效安全管理模式是現階段博物館解決行業安全問題以及促進博物館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三、結語
提高博物館安全管理質量是現階段維護社會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有效措施,可以從構建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人員專業素質、完善安全管理設施以及建立一體化動態長效安全管理模式四個方面入手開展相關工作。要全方位提高博物館的安全管理質量,在安全管理過程中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是現階段保障博物館展品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李晨.論“《博物館條例》時代”博物館法規體系的構建與完善[J].中國博物館,2016,01:1-12.
[2]薛伊彤.基于對文物博物館管理體制創新的思考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04:112-113.
[3]肖仁杰.文物博物館管理中的問題及措施研究[J].大眾文藝,2019,10:54-55.
[4]陸文靜.現代博物館管理模式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07:192-193.
[5]趙潤忠.對文物博物館管理體制的新探索[J].科技與創新,2017,18:87-88.
(作者簡介:陳京浩,男,大專,南京市博物總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博物館安全)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