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9 月3 日,海南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以下簡稱《條例》),決定自2020 年10 月1 日起實施。《條例》共分為總則、規劃建設、生態與資源保護、利用管理、法律責任、附則等六章,共五十五條內容:一是明確國家公園的范圍和基本原則;二是明確國家公園的管理體制;三是明確了國家公園的資金保障機制;四是對國家公園的分區管控作出規定;五是明確了國家公園的保護對象;六是明確國家公園內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管理和登記制度;七是對國家公園內海南長臂猿等野生動植物資源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規定了具體要求;八是規定了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文化遺產保護等措施以及資源調查、生態環境監測和風險應急管理預警、生態修復與保護補償等相關制度;九是對于國家公園范圍內及周邊社區居民生產生活與國家公園保護的關系作出規定;十是對禁止在國家公園內從事的活動作出規定;十一是明確國家公園利用管理行為;十二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內的經營性項目實行特許經營制度;十三是設置違反國家公園保護和管理規定的相關法律責任。此外,《條例》還對國家公園內的建設項目、村莊(居民點)的規劃建設、社區共管機制、宣傳教育、科技交流合作、社會監督、離任審計和責任追究制度、志愿者服務機制等方面作出規定。呈現出以下特點及亮點:
一是理順管理職責,構建統一管理、協同配合、多元共治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按照中央和海南省委編辦政策文件精神,《條例》依托現有機構整合組建統一規范高效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機構;構建國家公園協同管理機制,明確國家公園管理機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村(居)民委員會、生態管護員的工作職責;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公眾、專家學者、社會組織、科研機構等以各種方式參與、監督國家公園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形成全社會協力保護國家公園的良好氛圍。
二是實行分區管控,落實國家公園規劃與差別化管理的要求。《條例》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劃分為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兩個功能區,在不同功能區實行差別化的保護措施。
三是結合海南特色,明確國家公園的重點保護對象及其保護措施。《條例》特別針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水源涵養功能、海南長臂猿等極小種群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原生動植物種質資源保護、黎族苗族傳統文化保護等提出了具體要求。
四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國家公園內原住居民及周邊社區居民生產生活與國家公園保護的關系作出規定。比如設立生態管護公益崗位、鼓勵當地居民或其舉辦的企業參與森林康養、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生態科普、野生動植物觀賞等項目,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綠色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