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王立峰 童曉
(重慶藝術工程職業學院,重慶 401336)
審美之于個人,是一種修養與品性,審美之于時代,是一種文化意識形態。從早期作為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活動現象,到以人類的精神體驗和審美的形式觀照為主導的感性文化,審美文化的形成離不開藝術文化的發展。審美文化是繼人類物質文化與社會文化之后的第三種文化形態,是人類文化的高級形態,體現著文化發展積累與沉淀的過程。審美最顯要的表現主要集中在藝術與設計的各大領域,體現為受眾對各種藝術活動形式和設計產品形態的精神體驗與審美觀照,隨著藝術和設計在受眾群體中的泛化與深入,審美也成為一種普適性的意識形態在全體受眾中形成并發展。
每一個時代都有其最具典型性的審美,這主要取決于該時期的藝術、設計流派的形成與風格的成熟,而這些風格的特征通過其產品形態深刻地反映著每一個時期的生產力水平、思想觀念與審美意識。首先,從現代設計的發展進程可以看出,設計風格的發展呈現出從單一到多元的總體發展態勢,而審美的發展則顯現出依托設計發展高度的緊密性,也經歷了從單一到多元的發展進程;其次,審美的發展又受到社會文明程度的制約,社會文明進步的程度越高,審美的水平越高,層次越多元。再次,審美是人的主觀活動,因此審美的水平和層次都受到人的生理因素、物質層次和精神境界的影響。歸結而言,審美的層次除了分為受到不同藝術與設計風格影響下的愛好差異外,還可以分為專業層次的審美和普通審美,以及受人的年齡、文化層次影響的注重藝術設計產品的外觀形態的淺層次審美與關注藝術設計產品的內涵理念、人文精神的深層次審美等,體現了審美是覆蓋全人類群體的多元層次的意識形態。
在當代,生產力和社會文明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藝術與設計的發展也呈現出一派多元繁盛的面貌,各種藝術與設計風格都能在這個時代并存并發展,再加之人的群體差異和個性差異的影響,當代的審美已經形成一種多元化的環境形勢。在多元審美語境下,設計與設計教學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審美轉變導致的需求差異的擴大不僅使得受眾對設計作品個性與外在美的追求愈發強烈,也使得設計再沒有一種統一具象的評價標準,然而挑戰便是機遇,設計與設計教育因此迎來了更多發展的空間與動力。
作為設計領域各方面發展較為完善成熟的專業,視覺傳達設計在數字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新時代也遭遇了發展的臨界點,如何應對多元審美時代的新挑戰,創造新的專業發展機遇,成了視覺傳達設計及相關設計類專業所面臨的共同難題。因此,分析審美對于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探究多元審美語境下高職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建設的途徑與趨勢,是促進專業發展和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歸結而言,審美之于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重要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眾所周知,良好的審美素養同扎實的專業理論、嫻熟的設計技巧、靈活的創新能力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都是作為一個專業設計師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與素質。因此,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學習設計的通用基礎,是貫穿整個視覺傳達設計教學始終的重要內容。前文講到,審美從職業的角度可分為專業層次審美和普通審美,作為專業設計師,應當具備專業高度的審美素養,能夠從專業角度去品位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各類作品,形成對作品由外到內的形式觀照和精神體驗,從而提升自身對設計作品的審美藝術水平。
創新對于視覺傳達設計與相關設計專業來說,是存在的基礎與發展的動力,創新對于學習設計的個人來說,既是當下高質量學習的技能,也是未來從事設計行業,獲得優質化職場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應該如何培養創新的能力?除了對理論知識的刻苦鉆研,對設計技能的融會貫通外,還需要培養良好的審美素養,良好的審美素養使個人能夠從對優秀設計作品的品鑒與探索中發現其成功的本質,分析其創意、設計與表現的手法與途徑,借鑒與創新,在拓展設計的方法與技能的基礎上推進創新能力的提升。
準確把握受眾需求和市場變化不僅是展開視覺傳達設計實踐的基礎,也是其設計作品能否推廣使用,更好地為市場服務的關鍵,這類能力的培養除了學習中的反復嘗試與實踐中的經驗積累之外,更重要的途徑是培養設計者良好的審美素養,通過對大量不同風格與形式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品鑒,理解審美與需求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分析作品中關于受眾需求與市場變化的信息內容,并將這些信息進行整合歸納,形成具有理論高度的經驗總結和一般性原則,培養對市場變化敏銳的洞察力與對受眾需求詳盡的分析力,更好地服務于視覺傳達設計實踐。
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觀念創新、理論發展、技術變化是作為設計師必須時常關注的前沿動向,然而能夠占領設計前沿,引領一種設計潮流,獲得來自業界內外的更多的肯定,是每個設計師的終極夢想。但是,除了理論與技能的高度,極強的創新能力與豐富的實踐經驗,要占領設計前沿還需要創建在審美方面的意識高度,從準確洞悉當下多元的審美態勢,到能夠分析預測未來的審美發展趨勢,進而通過設計實踐為視覺傳達設計的某一方面做出重大貢獻,提升自身的影響力進而占領設計前沿,促進視覺傳達設計的可持續發展。
課程建設作為高職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改革的核心環節,建設的程度不僅直接影響著專業的教學質量,還關系著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與專業建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建設的途徑在哪里?趨勢是什么?這是關于高職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建設研究的核心內容。時代發展、技術進步都是影響高職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建設的因素,但對于設計類專業來說,審美卻一直是課程建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審美轉變意味著在設計風格、技術媒體、受眾需求、服務領域等方面的專業發展變化,因此,以當下的多元審美語境為研究背景,以前瞻敏銳的設計視野和兼收并蓄的學術態度,探究高職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建設的趨勢與方向,將研究的成果用于指導課程建設的實踐,提升課程建設的質量,推進教學改革的深度。歸結而言,多元審美語境下高職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建設的趨勢有如下三個方面:
過去,從印刷設計、商業美術設計、工藝美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到平面設計與視覺傳達設計,因為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歷程,以及適應不同歷史時代的媒體技術、審美意識與受眾需求的發展深度,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因此擁有一套完善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但是,高職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由于設立的時間較短,在課程方面尚有諸多不完善之處,因此其課程建設的第一步就是回顧過往,整合突出優勢課程,打造傳承視覺傳達設計學科精髓的課程基礎。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了現代設計的發展歷程,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包豪斯與現代主義平面設計、裝飾藝術運動、國際主義平面設計、后現代主義平面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經歷了在上述不同時期的不同的風格形式與審美變化,因此,從過去的歷史形態中整合視覺傳達設計的藝術風格,理清每一個時期審美變化的脈絡與特征,分析審美變化對課程發展的影響,提煉優勢課程與學科精髓,去舊迎新,建立具有專業優勢特色且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課程基礎。
今天,視覺傳達設計進入到數字設計時代,電腦輔助設計、數字圖像處理、互聯網與新媒體應用與消費者的多元需求成為當代視覺傳達設計的典型特征,審美也因此在當代已經形成了多元化的形態語境,因此,高職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建設的第二個方面就是要迎合當下多元審美語境,構建以適應應用型設計人才培養為目標,滿足當代越來越多樣化市場需求的課程架構。在當代,對于視覺傳達設計的審美語境是以對現代簡約風格的偏好為主流,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喜好的多種風格形式并存的復雜狀態,因此,結合設計風格整合現有的審美形態,分析從中關于受眾需求、市場變化、風格演變與前沿動向等方面的信息內容,通過教學研究、設計實踐等手段方式與課程內容進行融會貫通,提升課程的實用性和可用性,構建滿足需求的應用型課程架構。
未來,是信息技術與多媒體傳播的時代,也是設計以人為本的時代,視覺傳達設計的服務與應用領域將會越來越廣泛,隨著為設計減負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社會群體的不斷深化,設計簡約化、綠色設計、極簡設計、人性化設計將會成為未來風格與形式的主流,審美作為意識形態的事物也會隨設計風格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因此,高職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建設的第三個方面就是要以前瞻性的設計視野結合時代實際預測和分析視覺傳達設計在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同時使用包容性的學術態度以未來的審美發展為導引,深入研究課程體系和內容創新的方法與途徑,建設在未來能夠占據專業學術理論高度,引領社會意識形態發展的優質課程體系,賦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隨時代發展的能動適應性,建設培養高質量應用型設計人才的高職層次的設計應用型專業。
探究多元審美語境下高職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建設的途徑與趨勢,不僅厘清了作為意識形態產物的審美與視覺傳達設計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也明確了審美對于專業教學與課程建設的重要作用,對于視覺傳達設計及相關設計類專業的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的研究作為本項目的后期階段性成果,不僅體現了自身的價值與意義,也為相關設計類專業的課程建設提供了新的借鑒與參考。最后希望本文能夠引發更多相關內容的研究,豐富該領域研究的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