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桃陂學校,江西 撫州 344401)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創設有趣的數學教學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其自主學習、激發其探究意識和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是所有教師應當共同思考的問題。目前,對于情境教學的概念和研究有許多種說法,這些說法各有不同的觀點,但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情境教學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即教師要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等采取最科學、合理的途徑,進而創設出能夠滿足學生需求的情境課堂,以達到推動初中數學課堂高效進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主要目的。
由于初中生年紀較小,其知識儲備和道德修養均尚未完善,因此他們往往對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的接受程度更高。同時,《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情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由此可見,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將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緊密聯系作為根本,來創設科學、合理的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1】。
例如,在有關“商品利潤及利潤率、打折”等方面的問題教學中,這些作為初中數學應用題中最常見的幾種問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部分問題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特點,合理安排教學情境。比方說,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會對“求打幾折”的問題這樣提問:某商品的進價為1000 元,按進價的120%標價,商店允許營業員在利潤率不低于7%的情況下打折銷售,問營業員最低可以打幾折銷售此商品?首先,這部分問題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計算簡單,但容易出錯。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帶動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對于問題的列式、計算、驗算等不同的步驟將由不同的組員合作完成。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教師首先要明白,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掌握也更加容易,因此教師需要創設合理的活動情境來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2】。通過創設合適的課堂活動情境,可以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質的飛躍。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投放幾張流行電影中的畫面,讓學生在圖畫中找出平行四邊形,并通過閱讀課本說出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對學生分組化管理,在課堂上留下充足的時間給每個小組,讓他們能夠完成教師發布的討論任務。教師要采取有趣的方式吸引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和思考中得到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比如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圖紙上的平行四邊形剪下來,通過數據的測量和觀察來驗證課本上的知識。這種教學手段可以吸引學生自主發現數學并認識到數學的樂趣,既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最主要的優點是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創設數學問題情境作為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目的在于調動學生情感、引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巧妙創設問題情境,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從而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使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提高實際探究能力。
例如在復習有關“圓”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采取采用判斷題或填空題的模式指導學生梳理這部分知識點,并形成知識網絡。比方說,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對“點和圓的位置關系”用填空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提問,即“點在圓內需要滿足什么特點?在圓上、在圓外又分別需要滿足什么特點?”與之類似,“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有哪些?分別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對于一些理論性內容,教師可以采用判斷題的方式帶領學生復習和探究,如“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點的長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這句話是對的嗎?“到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線段的中垂線”這句話是對的嗎?學生通過對這些知識點的回顧和探究,可以找到學習中的存在薄弱環節,從而及時彌補和鞏固。
為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以真正體現課程標準理念、緊扣教材內容為根本,從學生特點出發,創設出與生活相貼近、可操作性強、具有探究性、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引發學生探究自主性。將課堂情境運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改變對數學只有枯燥乏味的印象,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數學這門學科的樂趣,從而真正提高對數學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