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兩江新區星光學校,重慶 400000)
從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和身心發展分析,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快速成長的階段,一方面,受到年齡的限制,學生身體素質較差,另一方面,學生好勝心強、較為活潑,比較傾向于一些開放性的活動,這就使得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變得更加重要。因此,體育教學既能夠實現身體素質的提升,還能滿足學生高貴品質和堅定意志的培養,幫助學生實現全方面地發展和提升。
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上都是作為核心,而學生則是處于一個被動的學習狀態,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既感受不到體育的快樂,還不利于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使得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很大的壓力,甚至是產生厭學感[1]。所以說,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就是讓學生真正的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參與體育學習,從整體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學思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體育學習環境。其次,教師還要注重教學資源的整合,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一些學生能夠實踐的活動,這樣學生就能在心理上消除壓力感和任務感。最后,教師要積極做好對學生的指導和幫助,力所能及的幫助學生完成體育項目,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對于體育的學習就不再有厭惡感,能夠真實地感受到體育的樂趣,實現興趣的提升。
在小學階段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久的習慣養成;對于教師來講,往常都是給學生一個嚴肅的印象,這就使得學生在體育活動參與中總是畏首畏尾,深怕出現問題而被老師批評,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心情就會變得十分壓抑,完全不能釋放自我,不利于學習興趣的提升[2]。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加強師生互動,積極與學生參與體育學習,這樣教師就能給學生一種親近感;第二,放低身份,與學生以朋友相處,既可以深入的了解學生,還可以讓學生打開心扉學習;第三,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這樣教師既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還可以提升參與學習的熱情。這樣的教學氛圍下,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就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傳統的體育教學教師基本上都是讓學生自由的活動,喜歡什么就玩什么,這樣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得很多的學生不知道選擇什么,就會形成運動的惰性,不利于體育教學價值的發揮。而且很多的體育教師重理論輕實踐,使得很多的學生學習只能局限在課堂之中,這樣就很難提升學生對體育的認識,興趣自然不高[3]。
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學生學習的需求,根據學生自身的能力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認識到體育教學也能十分具有特色。
第一,創建游戲化教學。如:老鷹捉小雞、丟手絹、跳大繩、呼啦圈比賽、兩人三足等等,從游戲多樣化上就能讓學生眼花繚亂,多元化的選擇既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其自身的娛樂性還能讓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開展競爭性比賽。如:跳繩、拔河、接力跑。從競爭性的體育活動上激發學生好勝心,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集體榮辱觀和團結意識;從結果上可以培養學生“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勝不驕、敗不餒”等行為品質,還能讓學生相互之間形成良好的友誼,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習興趣自然就能得到提升[4]。
第三,重視理論教學的深入。體育教學不僅僅包含游戲、比賽,它還包含著很多的理論內容,在理論教學的深入上,教師不要一味的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的看教材,而要借助于一些外界因素讓學生思考,如:借助于多媒體為學生放一些動畫片、音頻,讓學生在觀看中掌握一些運動的技能。如:奧運會百米賽跑的起步借力、跳遠的助跑、動畫片中的運動會場景等等,這些都能讓學生全面認識體育,還能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掌握一些小技能,這些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既要順應時代教育發展的背景和要求,積極深入的了解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需求,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整合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實現因材施教,重視體育教學的娛樂性和實踐性,積極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全面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能,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心態和自信心,樹立端正的行為品質,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上論述僅為筆者個人淺見,期望能夠促進小學體育的全面發展,為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供良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