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建筑工程質量檢測站,山東 濟南 250200)
在建筑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國內的建筑工程也在逐年增多,而國家對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在建筑工程中的運用也日益廣泛。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技術的運用,一方面依賴于施工技術的現代化發展,另一方面依賴于各類操作規范的完善。然而在具體施工中,由于大體積混凝土具備澆筑難度大、溫度控制復雜等特征,大部分施工人員難以把握其施工技術要點,因而導致了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的良莠不齊,進而嚴重影響了建筑工程的總體結構強度。
建筑工程建筑當中的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特別厚實,混凝土量較大,施工工藝要求較高,水泥的水化熱通常超出25℃,結構特別容易發生變形。大體積混凝土的最小斷面與內外溫度由相關規定,對平面尺寸要求也比較高,如果結構平面尺寸較大,在約束作用下,大體積混凝土會產生較大的溫度應力,要求施工單位采用科學的控溫措施,防止建筑工程建筑中的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一般來說,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深度不同,通常分成三種裂縫,分別是深層裂縫、表層裂縫與貫穿裂縫等等。其中,貫穿裂縫最為常見,裂縫將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直接切斷,形成斷面,對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可靠性與完整性產生較大破壞。深層裂縫對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完整性影響較大,而表層裂縫的危害比較小。
大體積混凝土具備結構斷面較厚、表面系數較低的特征,因此在施工時,水泥水化熱易聚集在大體積混凝土內部而難以散發,進而使得大體積混凝土內部的熱量越積越高,致使混凝土內外部溫差越來越大。值得注意的是,水泥水化熱的釋放量與水泥的種類及用量密切相關,同時,當混凝土存放時間越長時,水泥水化熱也越大。
眾所周知,運輸也會對大體積混凝土質量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長距離運輸,或者沒有按照要求運輸,會導致混凝土發生積淀現象,也會導致混凝土的功能、性質發生變化。從另外一個方面分析,在受到運輸時間的影響下,混凝土會稀釋,對其強度也會造成影響,或者在整個運輸過程中會受到自然天氣的影響,也容易受到影響。
外界溫度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著大體積混凝土內外部溫差。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其澆筑溫度受到外界氣溫的影響,當氣溫驟然下降時,混凝土內外部溫差也會驟然增大,直接導致了混凝土各項性能的削弱。探究其原因,外界溫度變化導致了混凝土產生內外部溫差,進而引發了混凝土的溫度應力,因此可以得知,內外部溫差越大、溫度應力越大。由此可見,相關技術人員應妥善控制混凝土內外部溫差并最大化縮減溫度應力。
為了使房屋建筑中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可以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在應用該技術時,需要將質量管理作為技術應用的重點。在管理過程中需要加強材料和設備的管理,保證可以滿足施工方面的需要,為工程的順利開展提供穩定的前提。在配合比方面需要加強注意,準確進行計算并開展相關試驗,合理控制配比,保證混凝土用量的質量。嚴格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做好運輸、澆筑等多方面的工作,對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規避。
混凝土配比的設計必須保證大體積混凝土使用的設計強度,同時還要關注水化熱問題。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要保證混凝土的和易性滿足使用要求的同時降低水和水泥的用量。現場材料選擇合適的水泥、外加劑,合理控制混凝土配比。結合建筑設計標準,添加具有防水、膨脹、減水、緩凝等功能的外加劑到混凝土當中,以便改善混凝土和易性,降低混凝土需水量,將混凝土配比控制在合理范圍,有效延長混凝土初凝時間。針對骨料含泥率要進行嚴格管控,選擇具有連續性的級配碎石,根據混凝土配比設計、強度要求、泵送要求、坍落度要求等,合理進行優選控制。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組織專門的人員準確開展施工作業,在進行澆筑時不能出現斷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現場溫度測量工作非常重要,需要準確布置測量點,將其設置在不同深度的測溫位置。只有對溫度變化情況有及時的連接,才能對施工作業進行針對性的調整,保證工程的施工時間。測溫點在進行設置時,需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例如平板中間就非常適合。測溫點的深度需要控制在底板厚度的百分之五十,淺點控制在一百五十厘米。混凝土施工時如果將施工質量控制作為施工工作的重點,可以從根本減少質量問題的產生。合理控制混凝土配比,才能進一步提升混凝土的強度,使混凝土可以有效進行粘接。
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需要對材料、設計、施工、養護等多個方面進行管控,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才能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問題的出現。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做到防控結合,積極引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嚴格按照施工標準進行操作,力爭將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在優質水平,為建筑工程整體質量控制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