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地區科學技術局生產力促進中心,西藏 阿里地區 859000)
人們的健康飲食離不開蔬菜,蔬菜產業發展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西藏自治區位于我國的西南,耕地、水源、大氣幾乎沒有受到工業的污染,空氣質量常年優良,發展生態農業具有非常大的前景,尤其發展經濟效益較好的蔬菜種植更具優勢[1]。現結合筆者多年相關經驗,對西藏地區蔬菜產業發展的現狀及未來發展對策進行分析。
西藏地區生態環境好,有豐富的植物資源,被稱為“綠色寶庫”,在蔬菜產業發展上具有做到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解放以前,西藏地區只有少許幾個城鎮附近有蔬菜種植,且品種非常少,多為馬鈴薯、蘿卜等,產量低,只能滿足少量人的需求,解放后,政府非常重視發展西藏的蔬菜種植業,積極調研、培養人才,結合當地實際就蔬菜產業的未來發展做了規劃。經過努力,20世紀60 年代西藏地區引進種植的多種蔬菜中有45 類蔬菜159 個品種獲得了成功,為當地蔬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 世紀90 年代,在市場經濟的帶動下,西藏蔬菜產業的發展取做到了跨越式的進步,市場上蔬菜的種類更加豐富,產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大大豐富了市場上蔬菜的供給,當地居民對蔬菜的需求做到了基本滿足。
近年來,在各級部門的重視下,西藏蔬菜產業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蔬菜安全生產形勢良好。據監測,農殘不合格率控制在2%以下,尤其是莖菜類蔬菜,不合格率控制在極低的水平,為人們食用安全蔬菜提供了有力保障。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除了當地傳統的馬鈴薯、白菜之類的蔬菜外,還積極發展大棚蔬菜,使一些不適合當地氣候的蔬菜也可以種植,豐富了市場上蔬菜的種類,在蔬菜生產旺季時除了滿足當地居民的需求外,還可以遠銷到外地,提高了蔬菜種植的產業化水平,增加了經濟效益。與其他地區的蔬菜相比,西藏地區明顯的一個優勢就是菌類分布廣泛,這些菌類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營養價值,此外蕁麻、蕨菜等也有極高的產量,這些都屬于原生態的蔬菜,更是一種不可多做到的保健品[2]。
由于西藏地區蔬菜發展起步時間較其他地區晚,且氣候條件較差,再加上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科技落后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蔬菜產業發展中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近年來在發展大棚蔬菜的過程中,由于當地設施水平不高、經濟落后,在搭建大棚時未配足保溫設施,給蔬菜生長造成了不利影響;此外,冬季蔬菜儲藏技術落后,儲藏率很低,很多蔬菜發生腐爛現象。這些問題都對冬春季節蔬菜的生產及供應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受西藏地區交通不便以及較差的氣候條件的影響,市場上蔬菜的穩定供應無法保障,造成蔬菜有很大的波動。
經過長期發展,西藏地區的蔬菜產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生產規模、技術上已經具有一定的基礎,滿足了人們的基本需求,對當地農戶增收、構建和諧西藏發揮了明顯的作用。但是由于西藏地區特殊的地域性特點,蔬菜產業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而要獲得更深層次的發展,需要針對西藏實際對其未來發展進行規劃,制定出符合實際的市場定位[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飲食更為關注,越來越青睞有機食品,而西藏地區是受污染最少的地區,結合西藏地區的資源及氣候特點,發展有機蔬菜產品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有機蔬菜產業是西藏近年新興的產業,屬于一項開拓性的事業,短期內不會產生明顯的回報,需要政府在資金、技術上給予更多的扶持。政府可結合當地實際多推出一些優惠政策,提高廣大農戶、企業發展有機蔬菜產業的積極性,不斷擴大有機蔬菜產業的生產規模[4]。
在有機蔬菜產業發展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建立生產基地,實施統一化管理。西藏地區地理位置偏遠,少受污染,可利用此優勢積極建設生產基礎,并利用當地充足的光照條件推廣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政府可對基地建設給予一定的資金、技術、服務扶持,出臺政策為其進行小額貸款、合作建設等提供便利。
蔬菜品種很多,生長習性各不相同。因此,西藏地區發展有機蔬菜產品,除了要加強對環境質量的評價、重視產品加工及檢測等方面的研發外,還要結合不同蔬菜的習性,結合西藏地區的實際制定有機蔬菜生產技術規程,在確保無公害的基礎上,盡量使產品的賣相更佳、口感更好。充分利用西藏地區良好的生態環境,積極發展有機蔬菜產品,建立具有地區特色的品牌,統一化生產,發揮品牌效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