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財貿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0)
圖形作為重要的信息載體,在人類的精神生活和視覺文化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視覺文化為主導的當下社會,“讀圖”已由二維拓展到三維,成了一種新興的文化景觀。在此背景下,環境圖形設計也日益受到公眾關注,現已成為環境信息傳播的一個重要渠道,而這也為城市更新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演變印跡,而這不僅是民眾城市歸屬感的基礎,而且是城市發展的歷史根源,因此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城市新舊共生的問題。相較于建設改造、空間規劃等大手筆,環境圖形設計更能在細節體現出城市的溫情。環境圖形設計可以在基于文化背景、意義認識、文本詮釋的背景下,運用藝術語言對城市元素進行重構和整合,將城市歷史有機滲透于城市更新當中,創造出更具文化意蘊的城市空間,從而使民眾可以從細節之處感受當前城市的脈動,解讀城市歷史的變遷。
城市是社會關系的空間化,在城市更新過程中,不應該過于注重效率性、技術性及工具性,而是應該更加注重互動性、人文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城市更新更具溫情感。環境圖形是一種融合精神與物質的城市創意文本,可以通過創設使人親切的環境氛圍,吸引民眾介入參與和感知體驗,從而更好的促進城市中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審美和功能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兩項內容。城市之美,不僅體現在空間建設方面,更體現在歷史人文、日常生活當中。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可以將環境圖形作為一種信息化符號,在城市功能規劃的基礎上有機融入其中,營造城市文化氛圍,展現城市之美,實現城市審美與功能相平衡。
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基于城市更新訴求的環境圖形設計,主要可以分為系統功能、環境協調及體驗互動三方面的內容。
環境協調是指對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功能主題、建筑功能、空間特征及環境文末等因素進行全面分析,進而對環境圖形的尺寸、樣式、色彩、造型、圖文進行規劃設計,以此來傳達場所精神、環境信息以及文化特征。人流量大、面積廣闊、形式復雜是城市公共空間普遍具有的特點,但是部分公共空間缺乏明顯的特點,很難讓人輕易識記,而環境圖形設計可以強化環境特征表達,通過強加或調和策略對空間營造進行有效補給,從而實現增強空間信息傳播展示,提高區域認同感和形象的目的。強加策略是指通過環境圖形設計的方式,與原有的環境樣式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給受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以此來贏得受眾對公共空間的關注度;調和策略是指環境圖形設計的樣式要與原有的環境樣式盡量保持一致,以此來營造和諧統一的環境氛圍,從而給受眾帶來平和的視覺感受。
環境系統是指根據用戶特征和環境基礎,通過科學規劃設計生成的環境視覺體系,具有解釋空間圖形、傳達環境活動、營造空間形象等功能。解釋空間圖形是指將豐富的空間信息通過視覺符號的形式進行形象化的傳達,從而促使受眾沉浸其中,實現人與環境的體驗、互動及交流;營造空間形象是指通過強化環境主題特點,以此來提升公共環境的視覺感染和藝術氛圍;傳達環境活動是指以活動為導向設置空間環境標志,以此來幫助受眾對公共環境更好的認識、了解及應用。
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可以借助環境圖形設計的形式,對人流的增多、空間功能的更新、環境文脈信息進行視覺化展現。在對系統功能構建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注重環境圖形設計的展現樣式,通過隱喻、象征、指代等多樣化的手段,對環境圖形進行藝術化處理展現;二是要注重從心理暗示、信息功能、社會影響等角度分析,對環境圖形設計的內涵語義進行強化,進一步凸顯場所精神和歷史文脈;三是注重根據環境空間特點,對環境圖形視覺特征與用戶認知特征、環境自身特征進行全面分析,從而確保環境圖形信息可以恰到好處的融入空間環境當中。
環境圖形設計是環境與藝術和諧交融,人與城市有效對話的窗口界面,通過視覺敘事創設情境體驗,通過圍繞品牌展開創意衍生設計,通過交互設計提高互動體驗價值,可以形成獨特的城市空間景觀,提升城市特色品牌體驗,帶給受眾一種認識城市、解讀城市、感受城市的全新視角,從而使受眾更好地體會城市文化,捕捉城市記憶。
人與環境圖形的互動體驗主要可以分為肢體性互動和心理性互動兩種。肢體性互動是指通過肢體參與的方式,與環境圖形之間形成的行為互動;心理性互動是指通過認知參與的方式,與環境圖形之間形成認識、感官、情感、知覺的互動。當前,在環境圖形設計中,心理性互動較為普遍,行為性互動也日益常見,可以調動受眾與環境之間的情感聯系與溝通,吸引受眾參與到環境圖形創意的設計當中。
綜上所述,將環境圖形有機應用到城市更新中,不僅可以使各類環境體驗載體融合更為密切,形成具有文化特性和場所精神的主題空間,而且激發人們的體驗互動和審美想象,激活城市遺留的文化和歷史魅力。因此,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必須依據用戶特征、環境協調、系統功能、體驗互動四方面因素,對環境圖形加以有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