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雨
課程游戲化不是把幼兒園所有的活動都變為游戲,而是確保基本的游戲活動時間,同時把游戲的理念、游戲的精神滲透到課程實施的各類活動中。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區域游戲設置需要幼兒教師創建各類游戲區域,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建立區域內游戲常規,讓幼兒園教育與素質教育同步,激發幼兒的潛能。
創建各類游戲區域
教師要創建各類游戲區域,全面落實課程內容。教師要依據德智體美勞五個主要方面的教育目標創設文化道德體驗區域。教師可以在這個區域內設置有傳統文化教育的文化墻壁、溫馨的家、醫院、超市、郵局等,便于孩子模擬各類生活場景,獲得道德規范的教育與體驗。教師也可以創設智慧小屋的游戲區域,在區域內配備積木等游戲材料,讓學生對空間幾何觀念有深刻的認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戶外開辟智能體育的游戲區域,讓幼兒得到有效的體育鍛煉。美術區域要以能夠獨立繪畫的空間設計為主,勞動區域則最好與自然種植活動緊密結合。
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教師要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教師可以多開展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戲活動,重視開展的模式,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促進幼兒的社會化互動。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角色扮演的服飾、道具等,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教師也要給孩子多一點的選擇時間,讓他們想好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出現角色爭執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多次角色扮演活動滿足孩子的需求。
長時間、單一的游戲容易讓幼兒產生厭倦情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動手創新,挖掘新的玩法。例如,很多教師忽視了孩子在擺積木游戲活動中表現出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己搭建喜歡的積木建筑物,然后展示創意性較強的作品,讓其他幼兒獲得更多的靈感,進而積極參與其中。
教師還要注意男、女孩游戲的區分設置,給孩子一些自主空間。男孩偏愛警匪類的模擬游戲活動以及建筑類的游戲活動等;女孩偏愛娃娃家、超市購物和服裝店等活動。部分教師忽視了男孩、女孩的游戲類型差異,導致游戲活動的開展不盡如人意。
建立區域內游戲常規
教師要建立區域內游戲常規。首先,教師要減少預設,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進行“醫院模擬”的游戲活動中,教師本意是要讓幼兒明白醫院就診的基本流程,學會禮貌排隊、耐心等待、配合醫護。但是,很多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卻特別愿意模擬他們熟悉的打針環節。此時,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思路,提出:“在醫生打針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在問題的引導下,幼兒明白了打針時要與護士姐姐禮貌交流,忍住疼痛,不要亂動,積極配合。其次,教師要與幼兒共同協商、制訂區域內的常規,改變固定的模式,實現更為親近、自然的規范管理。例如教師可以設立游戲的小組長,讓幼兒在組長的提示下遵守游戲規范要求。又如教師可以將游戲規則用兒歌的形式表現出來,加深幼兒的記憶,讓孩子們在唱兒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會遵守游戲紀律。另外,教師要簡化區域常規的內容,將區域內常規融入幼兒園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內容中。
綜上所述,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區域游戲設置需要教師創建各類游戲區域,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建立區域內游戲常規,進而從內容充實、活動有序和規范有度等三方面來實現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實,讓幼兒園教育也能夠與素質教育同步,激發幼兒的潛能。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太平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