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剛,郭桂珍,楊春剛,馬 巍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水稻研究所,長春 136100)
水稻在吉林省是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約800 萬hm2,其高產穩產關系到人民的溫飽和社會發展的穩定。 為了解決水稻生產上的難題,更好地發揮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吉林省的水稻科研工作者在水稻育種、栽培、植保方面都攻堅克難,因地制宜地創造出一系列的育種、栽培、植保技術,大棚旱育秧技術就是其中之一。吉林省20 世紀80~90 年代的水稻育種和栽培技術學習和吸納了日本的稻作技術, 后來經過水稻專家和科研工作者的改良, 現已經擁有第三代的水稻品種,血緣豐富、適應性廣,相應的大棚旱育秧技術也得到改進, 并且在我國北方大面積推廣應用。
水稻旱育秧是區別于水育苗和濕潤育苗的一種育苗方式,育苗場地可選擇非水田地塊,旱整地旱做床旱播種,人工澆水補水,育苗過程中不建立水層,節水、方便作業和管理。
水稻大棚旱育秧技術是符合我國北方水稻生產要求、 保障水稻后期高產穩產的一項實用的育秧技術措施。它可以充分利用水稻苗期生長條件,減少春季低溫對水稻育秧時間的限制; 可以有效防御春季忽冷忽熱的氣候對秧苗的不利影響,可以按照生產計劃育出合適葉齡的秧苗配合機械化插秧作業; 還可以延長水稻的生長時間, 避開霜期,為水稻的錯期播種創造有利條件。水稻大棚旱育秧能夠整合人力、物力、財力,實現育秧資源的合理配置,達到低投入、高產出的效果,對水稻產業發展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2.1.1 苗田選址 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自然資源好的地塊作為苗田。一定要保證苗床高出地面10 cm 以上,不能用有除草劑的床土。 隔離層育苗的底土厚度不要少于2 cm,缽體育苗時裝土要夠。
2.1.2 大棚規格 在選好的苗田上建造大棚,大棚長、寬、高分別是60 m、7 m、3 m。棚架從地面至1.5 m 高處與地面垂直,不能有弧度。 棚頂為扇形弧度。
2.1.3 扣棚膜 一般播種前15 d 扣棚膜,有利于土壤化凍,提高地溫。 吉林省3 月末進行扣棚。
2.1.4 置床處理 置床平整,做到上實下松。床土要干凈,無石塊和作物殘茬等。
2.1.5 作業道和排水溝設置 大棚一定要設置作業道,寬度為30~50 cm,用磚頭或水泥鋪設。 棚內兩側要設排水溝。
2.2.1 育秧土 在河邊取土,或者在旱田、水田本田取土。 本田大約用苗40 盤/667 m2,育秧土3 kg/盤左右。
2.2.2 客土 使用碎土機對客土進行粉碎。 客土粉碎后過篩,放置到播種車間待用。
2.2.3 農家肥 馬糞、 豬糞等經過一定的發酵工藝, 消毒粉碎后按比例與過篩的客土用混合機進行混合堆制。 另外還可以加草炭土。
2.2.4 壯秧劑 采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壯秧劑,壯秧劑一般含有營養、調酸、防病、化控的功能。
2.2.5 基質配制 育秧基質由客土、草炭土、農家肥、壯秧劑按照3∶1∶1∶0.5 的比例混合而成,理化指標如下:pH 值4.5~5.5、 有機質4%以上、 速效氮150~200 mg/kg、速效磷20~40 mg/kg、速效鉀50~150 mg/kg、土壤容重1.5 g/cm3左右。
2.3.1 品種選擇 選擇生育期適宜、高產、多抗、優質的水稻品種,如吉粳816、吉粳81、吉粳116等。 建議根據品種特性和往年的種植經驗來進行選擇。
2.3.2 曬種 選擇晴朗無風天氣,在背風向陽的場院里曬種2~3 d, 以提高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曬種時輕輕翻動,使其均勻受到太陽光的照射。
2.3.3 浸種 選用氰烯菌酯可濕性粉劑浸種,浸種液占浸種容器大半即可,既有利于浸泡,又有利于翻動。 浸種結束后,如不能及時播種,種子應催芽后放在既不會長芽又不會受凍的冷涼地方保管;到播種時,如種子過干,就用清水浸幾小時后再播種。
2.3.4 催芽 利用專業催芽設備對浸好的種子進行催芽,使其芽率達到95%。
2.4.1 秧盤選擇 選用正規廠家的塑料硬盤,也可用塑料軟盤,苗盤的長、寬、深度分別是60 cm、30 cm、3 cm。
2.4.2 播期 外部溫度穩定不低于10 ℃時即可播種,吉林地區在4 月20 日左右播種為宜。 根據品種的熟期和特性,采取分期播種,晚熟的早播,早熟的晚播,使其在抽穗期等方面都能夠達到一致。
2.4.3 播種量 播種量以100~150 g/盤為宜,播量過大,秧苗易患立枯病等。 隨著播種量的增加,秧苗的各項指標急劇下降。 播量增加至400 g/m2時,秧苗不產生分蘗,生育進程減少1.3 個葉片,干重下降一半。
2.4.4 播種與擺盤 采用機械自動化流水線播種或采用機械半自動化人工輔助播種。 每盤裝土深度2.5~3.0 cm,澆透水,播種后覆土0.5 cm。 苗盤要擺放整齊,并保證苗盤底部與置床充分接觸,不能留有空隙。
2.4.5 封閉及覆膜 使用丁草胺或馬歇特兌水進行噴霧,封閉滅草。 封閉滅草后,在苗盤上蓋塑料布和無紡布,以此來保溫保濕。
2.5.1 溫度控制 寧冷勿熱。 根據氣溫決定是否通風,而不是根據日期。 出苗至2.5 葉,棚內溫度控制在30 ℃以下。 秧苗長到2.5 葉后,棚內溫度控制在25 ℃以下。秧苗長到3.5~4.5 葉后,棚內溫度控制在22 ℃以下。移栽前,氣溫上升,采取大通風。 插秧前4~5 d,一定要大揭棚進行煉苗。
2.5.2 水分控制 水分控制的原則是“不干不澆,澆則澆透”。 減少澆水的次數,但是澆一次水就要澆透。
2.5.3 病害防治 水稻苗期主要病害為立枯病、青枯病和稻瘟病。 在秧苗1.5 葉期, 用敵克松兌水,1∶800 倍液,噴施2~3 kg/m2;或用20%多菌靈水劑稀釋1 000 倍液,噴施于苗床上。
2.5.4 施肥 根據苗情進行苗期施肥。 可以施用移栽靈,壯根保苗。 可用硫酸銨兌水200 倍澆施,可結合澆水進行。注意平衡施肥,施用鋅錳等微量元素可提高秧苗抗性。 插秧前3~5 d, 追施1 次“送嫁肥”,有利于水稻插秧后返青。
2.5.5 移栽前準備 正常情況下,秧苗移栽前2~3 d 開始不澆水, 蹲苗壯苗; 移栽前施硫胺和樂果,讓其帶肥下地,返青分蘗快。
2.5.6 可移栽秧苗標準 秧苗秧齡40~45 d、葉齡3.5~4.5 葉、株高15~20 cm 時,可以進行移栽。吉林地區一般在5 月20 日左右進行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