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婷
(盤錦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遼寧 盤錦 124010)
稻蟹種養是推動盤錦市養殖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 盤錦市稻蟹綜合種養目前已取得了巨大突破,許多技術為國內首創,使盤錦成為我國優質河蟹苗種的基地。最大的稻蟹養殖基地,支撐了天下第一河蟹市場,成為我國北方河蟹的交易中心。到2018 年底, 盤錦市稻蟹種養面積約3.87 萬hm2,占全市水稻播種面積的37%,其中成蟹養殖面積約1.87 萬hm2,扣蟹養殖面積2 萬hm2;稻田蟹產量2 360 萬kg,實現產值8.1 億元;稻蟹種養水稻產量34.8 萬t, 占全市水稻總產量的36%。2019 年,全市稻蟹種養面積約4.53 萬hm2,占全市水稻播種面積的43.27%。
1.2.1 稻蟹模式空間 盤錦市水稻播種面積約10.47 萬hm2, 其中適宜養殖河蟹面積約8.67 萬hm2,目前全市稻蟹種養面積約4.53 萬hm2,尚有稻蟹種養發展空間約4.14 萬hm2。
1.2.2 河蟹規格空間 目前, 盤錦市稻田種養的河蟹基本規格為75~100 g/只,價格在80 元/kg 左右;如優質化河蟹養殖模式,使規格25 g/只的河蟹重量增加1 倍, 銷售的價格能增加約20 元/kg左右,而且螃蟹越大,它的增值也就越高。
1.2.3 土地增值空間 盤錦大米和河蟹兩個產業的增值增效,將會拉動土地價值大幅度提升。1.2.4 農民增收空間 如盤錦地區約8.67 萬hm2適宜養殖河蟹面積全部實現稻蟹種養, 大米和河蟹產業增效將在23 億元以上,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 萬元以上(全市農業從業人員22.5 萬人)。
農民組織化生產程度低, 對于新理念、 新技術、新品種的接受能力不高,部分農民生產注重產量、不注重質量,導致生產效益低下。
土地規?;洜I沒有形成, 經營碎片化現象嚴重,造成稻蟹養殖模式難以推廣,水稻、河蟹優質品種難以普及,大規格優質河蟹品質難以提升,農業機械化生產效率低,投入品成本高。
水稻種植、 河蟹養殖統一的技術規范難以推行,質量效益難以保障。
沒有形成大的壟斷性龍頭企業統一經營稻蟹種養模式,打造盤錦生態大米、優質河蟹品牌,形成市場競爭優勢,實現優質優價。
通過土地要素托管、流轉、股份制等方式,形成以龍頭企業、合作社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組織化生產。
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并與全市農墾的相關企業和稻蟹生產的龍頭企業形成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稻蟹種養產業生產、管理、經營規?;?/p>
大力推行大米和河蟹質量標準體系、 檢測體系、認證體系、技術推廣體系、安全執法監督體系和標準化信息服務體系,通過標準化生產管理,實現大米、河蟹產業優質化、生態化。
充分發揮大米協會與河蟹協會的監督作用,對商標的授權經營進行嚴格管理。 以盤錦光合蟹業、盤錦旭海河蟹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為依托,逐步建立稻蟹種養兩大產業聯盟, 大力推廣稻蟹種養模式,逐步實現統一定價、統一標準、統一營銷、統一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