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杰 龔月超 蘭 茳
(河北廣播電視臺 河北石家莊 050000)
移動短視頻,指依托移動智能終端,實現拍攝編輯后上傳分享,視頻長度一般控制在5分鐘內的視頻短片。權威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短視頻用戶數已達7.73億,網民使用率達85.6%,短視頻市場已經形成抖音、快手遙遙領先,其它平臺奮起直追的局面。
短視頻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在保持了幾年的高速增長后,下一步發展重點將由用戶拓展轉向優質內容升級。目前,在新聞短視頻中,梳理當地新聞資訊、或者社會新聞串聯的形式或者模式已經比較成熟,并且較低的技術含量也讓這類的視頻號難以出現差異化,略微抓人眼球的熱點、焦點新聞事件能夠瞬間被各種公眾號轉載,甚至于“萬口同聲”。針對這種現狀,在眾多的新聞體裁之中,定位新聞的第二落點,體現媒體態度與價值引導的新聞評論將是主流媒體輿論引導與差異化的發力重點。同事,這一定位也區別于其他的商業化平臺上的以娛樂為主基調資源內容,從而凸顯自身的優質資源與亮點。
新聞評論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對生產者的新聞把控能力與呈現能力要求更高,“高門檻”就限制了某些低水平的制作,更有助于其在海量內容中獨樹一幟。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專門為短視頻平臺打造的新聞評論短視頻《主播說聯播》,通過改變傳播語態,實現了主流媒體在移動社交時代的突破與創新,2019年7月29日上線瞬時成為爆款,樹立了主流媒體引領網絡輿論的標桿。以接地氣的話語模式和硬核評論風格傳遞主流聲音,在互聯網上被頻頻刷屏,并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榜,為主流媒體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新與轉型提供了啟示。
目前,新聞評論短視頻存在精品較少的問題。短視頻平臺的特性也影響著用戶的行為,受到時長、體量制約,觀點的邏輯敘事空間被大大壓縮,用戶已習慣被動接收信息,大量資訊的瀏覽擠占了受眾對內容深入思考的時間。而短視屏平臺海量內容的碎片化在潛移默化中也削弱了用戶深度思考的欲望和能力,沒有欲望就難以產生流量,于是難以催生創新作品,進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如何突破這個閉環,《主播說聯播》也給了我們不小的啟示。它雖然立足于《新聞聯播》,是其內容的二次加工和延展,但是《主播說聯播》的題材范圍更具有突破性,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節日策劃宣傳、主播推薦等,實現了多元化信息傳播的新格局,拓寬了受眾范圍。既能夠能夠緊跟社會熱點事件,為輿論場注入專業性和權威性信息,又能夠及時回應民生關注,搶占議程設置先機,彰顯主流媒體在新聞短視頻內容生產上的先天優勢。
要想制作爆款短視頻新聞評論作品,還是要根據不同平臺的用戶與傳播屬性,從題材、用戶、時長、表現形式等維度打造多元化評論產品。從內容題材角度,可將新聞評論短視頻分為社會熱點、時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情感與生活等。從用戶角度,可以不同性別、年齡等用戶為對象,生產不同題材的內容,增加評論交流感與針對性。具體有以下幾點建議:
注重細節設計,以標志性的語言凸顯儀式感,進行風格定位。比如,河北廣播電視臺在抖音推出的新聞評論好《歪樓正說》是以一句標志性的話語開頭:“本人坐的歪,但是三觀正”。而《主播說聯播》則選用了典型的“三段論”模式:話題引入、新聞事實、主題評論。每一期短視頻,主播均以“《主播說聯播》,今天我來說。今天《新聞聯播》播報了……”為開場白,隨后簡短地敘述新聞事件,最后進行有深度的評論。
新聞評論短視頻要貼近真性情,打造評論員人格魅力,摒棄傳統評論中高高在上的姿態,敘事角度與方式從更加貼地氣,更少使用官方話語,更多使用民間話語,積極融入大眾文化。新聞評論短視頻要緊貼民生落點。不僅關注那些宏大的、重大的新聞事件,更要關注有人情味的、貼近民生的小事情,增強貼近性。比如《主播說聯播》評論一對農民夫妻,丈夫因車禍產生抑郁,夫妻倆為克服心理疾病選擇一起跳舞,最終娛樂了別人,也治愈了自己,夫妻二人也因“魔性”舞蹈走紅的新聞。此條傳播溫情的視頻傳播效果很好,獲得157萬點贊。
新聞評論短視頻,要讓自己的“深度”優勢更加凸顯,以精煉觀點與嚴密邏輯適應傳播規則一。在移動社交媒體為大眾賦權的今天,主流媒體需改變傳統的敘事方式,新聞評論短視頻雖然要適應碎片化的形式,但是更要盡可能地呈現出深刻的觀點與邏輯嚴密的論述。首先,為了使用戶在短時間內更好地接受觀點,表達需要更精練,去除繁瑣的例證方式,提煉易于傳播的“金句”,比如《歪樓正說》中評論公交車霸座,只用了一句話“癩蛤蟆不咬人但它惡心人”,有效地突出核心論點,提高傳播效率。其次,語言表達與非語言圖像、視頻等之間的配合要體現邏輯。視頻剪輯要注重形象塑造和信息穿插,通過畫面語言提供信息增量,配合醒目標題字進行提示,突出核心觀點金句。
新聞評論短視頻要注重與用戶的互動,以及情緒的疏導。短視頻平臺具有鮮明的情緒傳播特性,這對新聞評論提出了全新的生產思路:如果要想有傳播力就要通過內容調動用戶情緒。調動情緒并不是終極目標,因為情緒是多種類型的,用戶情緒被評論啟動后可能帶來負面情緒,如何及時進行正確引導是關鍵所在,處理好這些問題,更能增加用戶粘性。新聞評論短視頻,雖然內核在于評論,但是在制作過程中,圖片、文字的使用也需要更加多元,這么邊緣因素,除了服務于核心內容外,對用戶來講更是一種輕松、簡單的互動方式。
美學家說過:“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美,應該有助于人民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有意義、有價值、有情趣的人生。”評論歷來被視為媒體靈魂和旗幟,如果我們能夠以美為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鮮活的內容去承載正確的價值,用靈活的載體去傳播深淵的西鄉,那么新聞評論短視頻將不只是會站上風口,更會贏得更長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