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
(西南政法大學 重慶 401120)
新聞傳播的本質是將存在的客觀事實加以主觀意識的反映,通過媒介傳播給受眾,受眾再根據不同的理解予以一定的信息反饋,依此循環。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對于新聞傳播活動,辯證唯物主義對其有著深刻的影響。從唯物論角度出發,新聞的本源就是客觀事實,只有存在事實才會形成新聞,不能無中生有,一定要按事物的本來面目描寫,不能按主觀意愿去改變或者是制造新聞,新聞報道的內容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因此新聞是具有客觀性和真實性的。新聞傳播活動具有多個環節,其實也是人們認識外部世界和反映外部世界的意識活動。再從辯證法角度出發來看,新聞的本源是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新聞傳播活動也可以說是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實踐就有發展。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進行新聞傳播活動,通過事物矛盾運動的辯證關系為新聞傳播提供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理論對新聞傳播活動中的每一部分都具有指導意義。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新聞傳播是對客觀世界的能動性的反映,通過信息的方式表現出來。首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新聞傳播活動的來源是客觀事實,依據客觀事實進行加工處理,最后形成的新聞報道的性質是由這些事實所決定的。其次,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新聞事實之所以成為新聞報道,是經過了主體意識對客觀事實的反映,但其報道的依據都是客觀的社會存在。2020年上半年全球疫情的爆發,國內外媒體對于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反映存在差異,充分體現了我們國家制度的優勢。最后,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新聞傳播過程是一個實踐活動過程,主體認識客觀事實,生產出新聞作品,因為這些新聞作品,又同時產生了相應的觀眾,受眾也會對新聞信息進行反饋和評價。
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新聞傳播活動也是人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事物的普遍聯系進行傳播,促進社會的前進與發展。聯系具有客觀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新聞傳播活動以客觀事物的聯系為基礎,將人與人、人與社會連接在一起,進行辯證地運動發展。普遍聯系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哲學基礎,因為人們之間最初的聯系是物質聯系,之后人們之間的精神交往才得以出現。
矛盾的對立統一促進新聞事業向前發展。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為新聞傳播活動提供了發展的動力,在新聞傳播活動中,首先是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矛盾,人們之間的社會交往更加密切,對于信息的需求當然也越來越強烈,人們的不同信息需求,會產生相應不同的新聞類型,所以新聞宣傳就要始終堅持正確的導向,關注群眾的切身利益,聯系群眾身邊實際。矛盾具有同一性,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的一種聯系。新聞傳播活動中的傳者與受者就是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促進彼此發展,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
其次,新聞傳播活動還存在著事實內部的矛盾。新聞事業要把握發布新聞的時間,為大眾報道最新的新聞信息,同時也就是為社會設置了輿論話題。然后通過持續不斷的新聞報道,向社會公眾提供充分的事實,用客觀事實的力量支持正確的看法和意見。正是存在著這樣的內部矛盾,一切新聞必須真實。
新聞事業就是在實踐中形成的理論體系。以新聞傳播工作的實踐為導向,按新聞傳播規律辦事,還包含著一些理論范疇。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的哲學,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新聞工作中的傳播者,就是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新聞傳播活動就是對事物規律的揭示,通過新聞傳播主體的實踐活動加以實現。沒有經過實踐活動的信息是無法成立的,也不能構成新聞傳播活動。
新聞報道既要準確的報道個別事實,也要從宏觀上把握事物的全貌,反映事件的整體內容,是個別與一般、部分與整體的辯證關系,新聞工作者要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才能積極應對每天新聞事件的層出不窮,并不斷創新出新的觀察角度或報道形式。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心智尚未成熟,一些媒體只為謀取私利,喪失職業道德,傳播一些對青少年的價值觀、人生觀產生巨大沖擊的引導性新聞,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
發展的三大規律為新聞工作者指明了觀察客觀存在的發展、掌握事件基本規律的方向,當今社會的人們熱衷于通過網絡瀏覽新聞事件,然而出現了一些價值觀扭曲的人,隔著屏幕任意發表言論,絲毫沒有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成為大家口中的“鍵盤俠”,而引導這些不實輿論產生的源頭,就是制造虛假新聞的媒體,因此網絡暴力受到傷害的人越來越多。利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在龐大的信息洪流面前,新聞工作者會更好的在新聞真相和虛假信息中作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