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秋燕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國對小學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不但需要教師把握好學生的知識技能,還需要以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為目標。班級管理是一項艱辛而煩瑣的工作,許多教師付出了很多汗水和努力,效果卻不理想,這是由于教師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并沒有掌握有效的方式。就此,本文重點分析了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與班級管理相結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教學 班級管理 有機整合
無論是在古詩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都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提到班級管理,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但傳統的教學模式,恰恰是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的原因所在。作為班主任,除了認真學習班級管理的方法之外,還應該調動多方面的因素,通過與古詩教學的有效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班級管理的效率。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古詩教學與班級管理有機結合的意義
班級管理要培養的是個人的自律和團結意識,而將古詩教學引入班級管理中,不但能夠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還能夠讓學生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小學古詩教學與班級管理有機結合的意義可以從以下三點進行討論: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當教師在語文教學課中,提及相關的古詩詞、文言文時,學生總是表現出不愿意學習、不想學習的狀態。事實上,這與家庭教育有著極大的關系。而將語文古詩詞教學與班級管理進行有機結合,則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改變這種弊端。通過一些有趣的詩詞活動,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互動,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同時也使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提高學生對古詩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可以避免課堂單調、枯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感到樂趣,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2.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我國傳統的古詩教育非常重視誦讀,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小學生的情感容易被感染,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在逐步形成。古詩中蘊含著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包含著豐富的情感,通過與班級管理之間的有機結合,還能夠培養學生獨特的思維,引發其想象、聯想、體驗,從而將古詩中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帶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的真、善、美。
3.建立良好的班級文化
班級管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學生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而維系班級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班級文化,班級文化可以從無形和有形兩個方面來分析。在有形制度上,是班級成員共同遵守的條約,對外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無形制度就是班級文化,是整個班級成員友好相處的重要因素,是班級中每個人和睦相處的氛圍。將古詩教學與班級管理進行結合,則能夠有效營造班級文化。這是由于古詩詞中蘊含著大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精神內涵,這種精神能夠不斷提高班級管理質量,營造良好的氛圍,學生可以學習到傳統文化中的優良品質,實現茁壯成長。
二、小學古詩教學與班級管理有機結合的策略
1.發揮古詩的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
小學班級管理的出發點是對學生進行教學和管理。當前,我國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更加需要教師在班級管理和教學中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班集體是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的主要環境,要想使學生健康成長,班主任就必須堅持正面引導,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古詩詞教學的常規方式首先是字詞解讀,其次是讓學生通過朗讀來了解其意境,最后了解古詩詞中的優秀品質。在班級管理中,就可以將這種精神引入其中,發揮古詩的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熏陶,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例如,《春曉》這篇古詩是部編版一年級下冊教材中“日積月累”的內容,其中的插畫是一幅花鳥圖,簡簡單單,卻給讀者留有無限想象的空間。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利用這種想象的空間,來引導學生以詩作畫,在朗讀的過程中,繪制出自己的心中所想。當學生繪制完畢后,教師還可以創設一個展示角,讓學生將作品展示其中,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如此,學生能夠時常在展示角中尋找古詩的意境,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詩歌理解能力和綜合素養。
2.引入相關的古詩故事,促進學生優秀品質的培養
講故事是小學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模式,引入古詩故事來進行班級管理,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不一樣的情感。意境是詩詞的靈魂,也是引導學生鑒賞詩詞的關鍵。但從傳統的教學情況來看,許多學生并不能夠有效體會古詩中包含的意境。因此,教師在實際的班級管理過程中就可以引入相關的古詩故事,通過故事來增加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培養優秀的品質。除此之外,通過古詩的引入,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促進自身品質的發展。
例如,教師在進行部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憫農》這篇古詩的教學時,就可以引入相關的故事。像“鋤禾日當午”這句古詩,教師就可以以學生為主體,將其作為故事主人公帶入到情節中,讓學生感受“正午的日頭下耕田,熾熱陽光烤在背上”的場景。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古詩教學,能促進學生對“糧食來之不易”的認識,使其懂得要愛惜糧食。
教師還可以引用六年級下冊《竹石》這篇古詩的故事,竹枝“咬”住青山不放松,雖然歷經風吹雨打,仍然節節向上,保持傲然屹立的堅韌品質。將堅韌不拔的精神引入到班級管理中,能夠促進對學生優秀品質的培養,學習竹子這種堅韌不拔的品格。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不但能提高班級管理效率,還能使古詩教學與班級管理得到有機結合。
3.開展有趣的古詩活動,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班級管理中,可能很多事情雜亂無章,千頭萬緒,但只要把握好學生的需求,就能夠使班級管理變得輕松很多。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游戲、活動是他們最為感興趣的項目,在活動的開展中,學生能夠持續激發自身的熱情。而古詩教學也是如此,傳統的古詩教學,大多是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加深對古詩的記憶。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的知識積累,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降低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就可以在日常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引入與古詩相關的游戲、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有趣的活動中,加強對古詩詞的記憶,從而有助于自身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古詩接龍活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首先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游戲是以小組的形式展開的。其次,教師讓學生利用一些時間去復習學過的古詩詞。接著,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一些關鍵詞,小組就可以以搶答的方式進行回答了。如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思念家鄉”等字眼,學生就可以回答與思鄉有關的古詩詞,如《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進行班級管理工作,不但能加深學生的對古詩詞的記憶,還能夠讓學生學會團隊之間的相互協作,提高互幫互助的意識。
總而言之,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與班級管理進行有機結合,不僅能夠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還能夠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古詩與班級文化之間的融合,通過有趣的方式讓學生深入感受不一樣的古詩文化,從而傳承我國優秀的文化,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宋春霞《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工作有效融合探析》,《中國校外教育》2020年第10期。
[2] 江家慧《鄉村小學語文教學和班級管理的經驗和體會》,《學周刊》2019年第10期。
[3] 楊書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小學語文單元主題班級讀書會指導策略研究》,《小學教學研究》2017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