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登艷,劉雨欣,陳崇誠,刁永書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研究顯示,富有創新行為能力的護士可以更好地表達新思想,運用專業技能來尋找臨床問題的解決方案[1-2]。護士作為衛生醫療體系中最大的職業群體,其創新行為已成為整個體系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3]。研究證實,創新行為受多種因素影響[4],職業倦怠就是其中之一[5]。職業倦怠是個體由于工作的重壓而產生的身心疲憊消極與耗竭的狀態[6]。高風險的工作環境和復雜且危重的患者類型,使得血液凈化專科護士相較于普通臨床科室護士面臨更大的工作壓力,成為職業倦怠的高發群體[7]。目前,國內外針對血液凈化專科護士創新行為與職業倦怠的關系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調查血液凈化專科護士的職業倦怠和創新行為情況,分析兩者的關系,為減輕專科護士職業倦怠感、提高其創新行為能力提供參考。
2019年9—10月,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6個血液凈化中心的316名專科護士進行調查。納入標準:自愿參加本研究,目前在醫院血液凈化中心工作。排除標準:尚未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者,調查期間未在醫院血液凈化中心工作(外出進修、病/事假等)。
1.2.1 研究工具(1)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學歷、工作年限、醫院等級、職稱、職務、取得血液凈化專科護士證年限等。
(2)護士創新行為量表。由包玲等[2]結合護理專業特點參考Janssen和Scott的創新行為量表編制而成。共10個條目,3個維度,即產生想法維度(3個條目)、取得支持維度(4個條目)、實現想法維度(3個條目)。所有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各選項賦值1~5分,總分10~50分,得分越高說明工作中的創新行為越突出。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為0.879,內容效度系數為0.911。
(3)職業倦怠量表( Malasch Burnout Inventory,MBI)。量表采用Likert 7級評分法,共22個條目,3個維度。①情感耗竭維度(9個條目),被視為職業倦怠的核心維度,主要評價個體在工作中情感處于極度疲勞狀態的水平。②去人格化維度(5個條目),評價個體對待工作對象及環境的態度。③低個人成就感維度(8個條目),反映個體對自身的評價水平,為反向記分[8]。該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 0.745,效度系數為 0.907,是目前職業倦怠研究中應用最廣泛的測量工具。
1.2.2 調查方法 研究者使用問卷星設計電子調查問卷,取得研究對象知情同意后,給其發送鏈接,要求其獨立填寫。調查對象在規定時間內提交問卷,系統自動提取問卷結果。由調查者通過問卷星后臺對問卷進行二次判讀,篩查無效問卷。共發放317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16份,有效回收率為99.68%。
將調查結果導入Excel表格,經雙人核查整理后導入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變量間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影響因素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血液凈化專科護士人口學資料(n=316)
血液凈化專科護士創新行為量表總分為(30.92±6.45)分,3個維度條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為產生想法、取得支持、實現想法(見表 2)。
表2 血液凈化專科護士創新行為量表得分情況(±s,分)

表2 血液凈化專科護士創新行為量表得分情況(±s,分)
維度 維度均分10.79±1.87 11.67±2.80 8.67±2.63 30.92±6.45產生想法取得支持實現想法總分條目均分3.59±0.62 2.92±0.70 2.89±0.87 3.08±0.64
職業倦怠量表各維度中,情感耗竭維度得分為(26.29±9.63)分,去人格化維度得分為(13.02±5.75)分,低個人成就感維度得分為(36.21±4.91)分。有職業倦怠者286人,檢出率為90.51%(見表 3)。

表3 血液凈化專科護士職業倦怠情況[n(%)]
職業倦怠與專科護士的創新行為存在顯著相關性,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低個人成就感維度得分與護士創新行為均呈負相關(見表4)。

表4 血液凈化專科護士職業倦怠與創新行為的相關性分析(r)
將血液凈化專科護士職業倦怠各維度得分作為自變量,創新行為量表得分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發現,情感耗竭、去人格化與低個人成就感均對創新行為產生負面影響(見表5)。

表5 血液凈化專科護士創新行為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血液凈化專科護士的創新行為總分為(30.92±6.45)分,低于江燕等[9-11]對當地護士的調查結果。從3個維度的得分可以發現,產生想法維度得分最高,表明血液凈化專科護士創新意愿較強,但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無法完全實現個人愿望,從而導致創新行為總分并不高。提示管理者及相關部門應重視護士的創新想法,鼓勵其積極創新,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為其提供創新研究的物質及經費支持;組織相關培訓,為護士提供更多創新和反饋平臺。
調查結果顯示,血液凈化專科護士職業倦怠檢出率高達90.51%,其中,輕、中度者占73.42%,職業倦怠水平明顯高于其他科室護士[12-15]。本次調查數據高于對美國、加拿大、英格蘭、蘇格蘭和德國的700家醫院進行的一項國際醫院外展研究結果,即40%的護士的倦怠水平超過醫護人員正常水平[16]。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專科護士長期面對危重且病情復雜的患者,精神時刻處于緊繃狀態,職業暴露風險高,易產生疲憊感。提示醫院應配置足夠數量的工作人員,合理安排輪轉及排班制度,提升薪資等,以減輕專科護士職業倦怠感,降低離職率。
調查結果顯示,職業倦怠與創新行為顯著負相關,這與Topbas Eylem的研究結果一致[17],即護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程度越低,個人成就感越高,創新行為表現越佳。3個維度均是影響專科護士創新行為的重要因素。血液凈化專科護士情感耗竭維度得分高,說明其在工作中處于極度疲勞狀態,對工作及其相關事物不感興趣;去人格化維度得分高,說明個人對待工作對象及環境的態度冷漠,同理心弱,甚至出現反感、厭惡等情緒;低個人成就感維度得分越高,說明個人對自身的評價水平越低,即在工作中易自我否定,缺乏自豪感和滿足感。提示管理者應關注血液凈化專科護士,通過開展適當的團建活動或提供休假提高護士工作熱情,通過制定晉升制度、提供培訓機會提升護士自我價值,在降低血液凈化專科護士職業倦怠感的同時提升其創新行為能力。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專科護士個人得不到尊重、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對工作失去熱情,是造成其職業倦怠嚴重且高于其他科室護士水平的重要因素。相關研究表明,不適當的工作環境可能會導致疲勞和病態綜合征。例如,有的患者經過數十年的血液凈化治療后,自認為比專科護士更了解各種治療方法。這種與患者的長時間接觸,重復、親密的關系[18],給專科護士造成壓力。醫護之間的矛盾、患者的暴力和攻擊行為、被傳染病患者傳染等因素[19],都對專科護士造成一定影響。另外,勞累、報酬低和休假少也是造成專科護士對工作不滿的原因[20]。例如,不上夜班是護士決定在衛生局或診所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不上夜班可以使這些護士維持正常的家庭生活[19]。在個人因素中,能力、性格、家庭背景等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21]。這也說明護理是一個對從業者情緒和身體素質要求都很高的職業,而這也會導致職業倦怠發生率較高[22]。提示管理者可通過授權提高專科護士的工作自主性,營造和諧的工作和學習氛圍,給予其情感和社會支持,避免情感耗竭[23]。通過有效培訓與鼓勵的方式增強護士的創造性和想象力,提高其職業認同感。醫院和相關部門應及早進行心理干預,提高護士工作滿意度和工作效率,預防或緩解其職業倦怠,提高其創新能力,提升護理服務質量。
本研究顯示,血液凈化專科護士的職業倦怠顯著影響其創新行為。因此,減輕血液凈化專科護士職業倦怠感,有利于促進其創新能力發展。由于本次研究時間有限,暫未對專科護士創新行為的變化進行縱向研究,這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