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母親今年63 歲,最近半年來情緒特別不穩定,哪怕是一點兒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會讓她突然發火兒。她現在睡眠情況也很差,她自己說每天入睡都很困難,而且睡眠淺,好不容易睡著一會兒,稍微一點響動就會被吵醒,然后就再也睡不著了。不知是不是因為睡眠不好的原因,她白天精神狀態也不好,吃飯吃得很少,總是一種坐臥不寧的狀態。陪她去醫院做過檢查,醫生也沒有發現身體有什么異常。可是我看到她每天的狀態的確很痛苦,有人建議去看看心理醫生。請問,我媽這種情況會是心理疾病嗎?
湖北 胡女士

胡女士您好!
從您在信中描述的情況來看,您母親有可能患上了老年性焦慮癥。
發生老年性焦慮癥的原因既與先天的素質因素有關,也與外界環境的刺激有關。通常認為患者人格的特點往往具有焦慮特質,并且與遺傳有一定關系。有數據表明,血緣親屬中焦慮癥同病率為15%,遠高于正常人群。除此之外,焦慮癥也是環境因素通過易感素質共同作用的結果,很多焦慮癥患者發病前有自卑,自信心不足,膽小怕事,謹小慎微,對輕微挫折或身體不適容易緊張、焦慮或情緒波動等性格特征,輕微的挫折和不滿等精神因素可成為誘發因素,產生焦慮反應,之后再通過環境的強化或自我強化,形成焦慮癥。
老年焦慮癥本身是比較容易治療的心理疾病,但因識別率低,不易察覺并且容易誤診,往往發展轉型為其他嚴重精神類疾病,導致治療困難。由其引發的自殺率與日俱增,成為老年健康的一大殺手,不容忽視。
焦慮是個體由于達不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使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內疚感增加,所形成的一種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性的情緒狀態。經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心煩意亂,坐臥不安,有的為一點小事而提心吊膽,亂發脾氣,緊張恐懼。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作焦慮,嚴重者稱為焦慮癥。
一般而言,焦慮可分為三大類。
其一,現實性或客觀性焦慮。如爺爺盼望心愛的孫子考上大學,孫子目前正在加緊復習功課,在考試前爺爺顯得非常焦急和煩躁。
其二,神經過敏性焦慮。即不僅對特殊的事物或情境發生焦慮性反應,而且對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焦慮反應。這是由心理-社會因素誘發的憂心忡忡、挫折感、失敗感和自尊心的嚴重損傷而引起的。
其三,道德性焦慮。即由于違背社會道德標準,在社會要求和自我表現發生沖突時,引起的內疚感所產生的情緒反應。有的老年人怕自己的行為不符合自我理想的標準而受到良心的譴責。如自己本來被周圍人認為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但在電車上看到歹徒圍攻售票員時,由于自己勢單力薄,害怕受到傷害而故意視而不見。回來后,感到自己做了不光彩的事,深感內疚,繼而坐立不安,不斷自責。
焦慮心理如果達到較嚴重的程度,就成了焦慮癥。焦慮癥是以焦慮為中心癥狀,呈急性發作形式或慢性持續狀態,并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為特征的一種神經官能癥。老年焦慮癥有一般焦慮癥所沒有的特點,而且人們往往忽略這種心理疾病,而把原因歸結到一些器質性疾病,比如心臟病、糖尿病中去,因此對臨床明確診斷造成了一定困難。
老年焦慮癥起初只表現為突出的焦慮情緒,長期累積便會引發焦慮癥。焦慮癥和焦慮情緒不同,它會導致老年人身體免疫力下降,心情抑郁,深深影響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所以一旦發現老年焦慮前兆最好及時治療,防止病情惡化。
結合您母親當前的癥狀表現,與老年焦慮癥的表現比較吻合,建議及早前往專科醫院或者心理門診進行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