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麥赤霉病的發生有其固有特性和條件,要抓住小麥赤霉病發生的窗口期,結合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對病害進行防治,對于提高小麥產量、降低農藥使用量和成本、降低農藥殘留具有重要意義。該文介紹了小麥赤霉病發生與防治技術、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并在河南舞陽小麥產區選定試驗田,對農藥減量增效技術進行了研究,從試驗結果可知,助劑對農藥減量增效具有良好效果。
關鍵詞:小麥;赤霉病;農藥;減量增效;助劑
張艷華. 河南舞陽小麥赤霉病農藥減量增效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6):43.
小麥赤霉病是比較典型的氣候性病害,在小麥抽穗期、揚花期若遇到連日陰雨,將大概率發生流行。河南舞陽有16萬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高產、穩產小麥田,由于近年異常氣候相對偏多,小麥赤霉病流行概率大,有效控制赤霉病的爆發成為工作重點。
一、小麥赤霉病的發生與防治方法
1、赤霉病的發生
小麥赤霉病是一種可防可控的小麥病害[1]。該病害常常爆發于小麥抽穗期和揚花期,一旦在這一階段遭遇陰雨天氣,會大概率引起赤霉病爆發流行。赤霉病流行通常具有時效性,在防治過程中必須要抓住赤霉病爆發的窗口期,一旦錯過窗口期,將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與品質。
小麥赤霉病作為典型的氣候性病害,在特定時期,如果遇到陰雨天氣,小麥田中的病原菌將大量繁殖,在溫度逐步上升中,菌源量將逐漸增加,若不采取措施赤霉病就會爆發并流行。
2、赤霉病的防治
赤霉病一般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的原則,見花打藥,準確抓住赤霉病爆發的窗口期進行第1次預防,施藥后5天左右即可開展第2次預防。對于敏感品種、生育期不夠整齊、花期遇連日陰雨天氣的田塊,可進行第3次控制。當小麥揚花期遇到連日陰雨,則應當在雨前或雨隙施藥,若施藥后6小時內遇雨則應當補充施藥。
要選擇滲透性強、耐雨水、持效性較好的藥劑。多菌靈因使用頻率較大,使赤霉病病原菌產生了一定抗藥性,效果銳減,應當慎用多菌靈及其復配制劑。同時,要注重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的應用,有效控制小麥赤霉病[2]。
二、小麥赤霉病農藥減量增效技術
2016年,農業農村部提出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河南出臺四優四化戰略,要求落實農作物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工作,組織高效環保型農藥新產品新劑型推廣,實施藥劑精準施用,形成作物全生育期農藥減施增效技術規程。核心技術包括:
第一是強化病蟲害監測預警,減少用藥次數。通過構建病蟲害防治檢測報告體系,準確掌握病蟲害發生發展的動態特性,及時開展病蟲害情況交流會議和預報發布,嚴格控制農藥安全間隔期,堅持適時防治,避免出現盲目用藥[3]。
第二是采取綠色防控措施,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因地制宜,根據地方實際情況開展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使用生物無公害農藥,采取綜合治理措施,通過生物防治手段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同時使用有機硅助劑,提高藥劑附著率,并使用碧護等增強植株的抗逆性。
第三是采取專業化防治手段,提高農藥使用效果。通過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技術到位率,避免盲目用藥,降低用量。
第四是使用高效施藥器械,提高農藥的利用率。一般按照小麥病蟲害防治實際情況,使用高效新型器械,采取最佳水藥配比以及使用方法,精準施藥。
三、小麥赤霉病農藥減量增效試驗與結果
選定舞陽縣文峰鄉東梁村田塊作為試驗地,選取試驗地周邊交通條件好,地勢相對平整,便于集中成片,試驗面積共計13.33 hm2,選用當地推廣品種。采用激建減量增產助劑,由本地相關企業提供。農藥從市場上購買,如戊唑醇、米鮮胺等。
將試驗田塊分成6個區,分別采用不同農藥配比和不同農藥配合助劑進行試驗,統一采用電動噴霧器噴藥。根據當地氣象部門發布氣象信息,監測田塊赤霉病病原菌繁殖情況。
4月初小麥齊穗見花時開始第1次施藥預防,4月中旬進行第2次預防。在赤霉病穩定期調查試驗田塊小麥情況,調查時記錄病穗數量以及發生級別。在5月初調查中發現,勁興(48%)+助劑的方式預防效果較好,病穗率僅為5.50%,病情指數1.71,預防效果達到73.0%。勁興(48%)使用量為375 mL/hm2,助劑為225 g/hm2。使用戊唑醇(43%)+米鮮胺(25%)+助劑的預防方法防效次之,達到71.1%,藥劑和助劑使用情況分別為:戊唑醇(43%)使用量為120 mL/hm2,米鮮胺為450 mL/hm2,助劑225 g/hm2。單純使用勁興(48%)750 mL/hm2時下,病穗率達到10.17%,病情指數高達3.17,防效僅49.49%。
助劑對農藥減量增效具有良好效果,尤其是當助劑與具有內吸傳導性的農藥混合使用時,效果最佳。從試驗結果可知,添加助劑可降低50%農藥用量,在小麥赤霉病預防上可以達到70%左右的預防效果,接近或高于常規用量的效果。
河南的氣候條件有助于小麥生長,2018年河南小麥產量為3603萬噸,到2019年則為3742萬噸。在統防統治,農藥減量增效技術下,病蟲害發生面積小,危害程度較輕,2019年是小麥各種病害近年來最輕的一年。
四、結語
小麥赤霉病作為一種氣候性病害,爆發與氣候有緊密關系。當氣候條件不佳時,會大概率爆發赤霉病并形成流行趨勢,造成小麥產量銳減。因此,必須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高效合理利用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抓住赤霉病爆發的窗口期,利用內吸傳導性農藥+助劑的混合藥劑來進行預防。
參考文獻
[1] 郭建國. 漫談小麥赤霉病[J]. 農藥市場信息,2019,645(6):61.
[2] 何西林. 防治小麥赤霉病[J]. 植物醫生,2018,181(5):61.
[3] 毛艷芝,唐 瑋,陳永明,等. 小麥病蟲草害農藥減量增效綠色防控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18(2):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