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改革,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越來越多,而高校的畢業生也持續增多,但是社會上的崗位數量并沒有和畢業人數形成正比,導致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作為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念,了解自身的特點,從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正確擇業。通過分析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性,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現狀,提出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發展策略,最終促進大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
高校的就業問題是近幾年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作為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對學生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其通過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發展觀念,從而推動大學生就業,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但是當前我國的職業生涯指導課程還處于發展階段,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和改革才能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一、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大學生就業的作用
(一)增強學生職業規劃的科學性
大學階段是學生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大學階段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大學生只有制定科學合理的人生職業規劃,才能在以后的職業發展中實現自己的價值。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以職業規劃為核心,帶領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重要教育環節,它可以促進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清晰的規劃,從而促進學生增強自己的社會競爭力。與此同時,大學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通過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理念培訓,可以讓學生對不同職業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從而促進學生科學職業觀念的形成,如此學生可以對自己的職業發展進行理性的規劃,從而增強學生職業規劃的科學性,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1]。
(二)促進大學生終身職業的發展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大學生要想在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就需要有科學的長期職業規劃。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以學生的終生職業作為出發點,使學生能夠對不同的職業有更多的認識,并且了解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及正確評估自己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從而促進學生主動改變,選擇正確的職業道路,實現自身的職業價值。
二、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發展現狀
(一)師資力量質量不高
職業規劃教師是學生課程學習和職業規劃的重要引路人,但很多高校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相關師資力量缺乏,影響了該課程的發展,也無法對學生的職業規劃起到實際的指導效果。一方面,一些職業生涯規劃教師的專業性不足。很多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師其本身都不是學職業生涯規劃相關專業的,大多是學思想政治或行政管理專業的,所以對相關的專業知識認識不夠深入,從而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一些高校雖然有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但是因為專職教師人數較少,而學生人數較多,造成專職教師和學生的比例不夠合理,使教師沒有精力對每個學生的職業規劃進行針對性的引導,最終導致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因此,師資力量問題是很多高校職業生涯指導課程面臨的重要問題[2]。
(二)職業生涯規劃體系缺乏特色
雖然很多高校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是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千篇一律,沒有明顯的課程特色,所以無法滿足我國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需求。一方面,很多大學的職業生涯課程還是依照傳統的課程體系進行授課,其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導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注重知識點的講解而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從而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參與性,影響了學生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另一方面,目前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體系無法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都是根據宏觀的教學目標進行規劃,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人因素,因此很難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另外也難以對特殊群體的學生進行幫助,比如一些身體和心理有疾病的學生,家庭有特殊困難的學生以及因為地域原因就業困難的學生等。
(三)學校的課程設置不規范
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人口基數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社會競爭壓力大,因此更需要高校設置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來幫助學生科學地規劃自己人生的發展道路。但是很多高校的課程設置不規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施效果并不好。一方面,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相對其他國家起步較晚,整個課程設置還不夠成熟。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只注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過程的重要性。很多高校都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安排在學生的最后一學年,導致很多學生在畢業時才認識到自己能力的缺陷,但是已經來不及彌補,從而錯過了職業規劃的最佳時期。另一方面,因為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室以及教師資源少的問題,很多高校都是以集體授課的形式進行該課程的講授,這就導致教師不能照顧到大多數學生,導致學生只是淺顯地了解職業規劃的內容,而沒有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3]。
(四)課程理論和實踐不平衡
除了上述幾個問題之外,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理論和實踐的不平衡也是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面臨的問題之一。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需要大量的課程實踐來引導學生進行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但是很多高校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性,導致課程理論和實踐發展得不平衡。很多高校仍然沒有將社會需求作為職業生涯課程的教學目標,也沒有為學生搭建實踐學習平臺,導致學生不了解社會和企業的用人需求,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迷茫,影響學生形成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
三、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策略
(一)加強教師的專業性,組建專業化的教師團隊
學校要想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就要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師的專業性,組建專業化的教師團隊。首先,學校要為相關的教師提供學習平臺,對教師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知識培訓,讓一些非專業的教師能夠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從而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的職業生涯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其次,高校要組建專業化的職業生涯教師團隊,根據學生的數量和需求招聘相應的專業化教師,改變職業生涯規劃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增強教師團隊的專業性,從而促進高校職業生涯指導課程的進一步發展。最后,學校要對教師的專業能力進行定期評價和測試,讓教師能夠認識到自己教學能力和知識水平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從而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能力的提高。
(二)制定科學的有特色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
科學的、有特色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是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的基礎,因此高校要重視該課程體系的制定和建設。首先,高校要打破傳統的授課方式,根據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的特點和學生的發展需求,運用恰當的授課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高校和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的職業發展問題。大學作為一種高等教育,匯集了來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學生,他們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習慣都迥然不同,所以高校和教師在制定課程體系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個性的發展,特別是一些特殊群體,要對他們進行特殊照顧,針對他們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引導和規劃。最后,高校要本著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進行建設[4]。
(三)進行科學化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
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是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保障。首先,高校要注重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過程,而不是只注重教學結果。高校要從學生大一開始就設置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讓學生了解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和目標,及時發現自己專業能力的不足,從而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職業發展規劃。其次,學校要本著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對于該課程實施小班教學。這樣教師就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指導,從而促進學生能夠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最后,高校要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課程內容和課時。大學教育作為一種專業化的教育,其設置的每個專業都有不同的特點,所以高校要根據不同的學院和專業對職業生涯課程進行設置,從而照顧到不同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5]。
(四)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平衡發展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職業理念,從而在學習與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因此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注重課程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發展。一方面,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要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體系,改變只注重專業理論教學的局面,而要以實際社會人才的需求為標準,及時替換掉課程知識中與社會發展不相符的內容,從而促進職業生涯課程內容與社會接軌,促進學生能夠與時俱進發展。另一方面,高校要多和社會企業合作,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高校要多為學生提供實習平臺,讓學生在實習中了解社會人才的需求,發現自己專業能力的不足,增強對知識學以致用的能力,同時也促進職業生涯課程理論和實踐的平衡發展。
綜上所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高校的教育發展和學生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和相關教育部門要重視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建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組建專業化的教師團隊,改進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從而提高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生涯觀念,從而能夠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參考文獻
[1] 李亞利.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價值探析[J].中外企業家,2020(11):159.
[2] 何小龍.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討[J].知識經濟,2020(03):171-172.
[3] 潘敏.試析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與措施[J].河套學院論壇,2019,16(01):62-63+74.
[4] 陳曉雯.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解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32):101-102.
[5] 張朝紅,喬海英.淺析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2):294.
作者簡介:劉志廣(1984.10- ),男,漢族,中共黨員,碩士,河南漯河人,鄭州科技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就業創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