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揚
【摘要】針對三年級學生既喜愛閱讀童話,又對創編童話具有畏難情緒的現狀,關注課文題材與習作要求的緊密聯系,運用有效教學策略,整體設計單元教學,通過閱讀鋪路、由讀到寫,引導學生從童話的閱讀范圍、體裁認知、創編思路、習作質量等幾方面有序拓展與提升,打破了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的壁壘。
【關鍵詞】童話閱讀? ?言語實踐? ?習作表達
“我來編童話”是統編版語文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冊“習作3”的教學內容。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既喜愛閱讀童話,又對創編童話具有畏難情緒。學生之所以喜愛,是因為充滿奇思妙想的童話故事一直伴隨著他們快樂成長;之所以畏難,則是囿于年齡特征,以及童話體裁的獨特性,學生容易陷入想象不夠豐富、故事不夠生動的“狹窄”困境。如何運用有效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拓寬思路,樂觀自信地創編有趣的童話?筆者嘗試采取以閱讀鋪路,指導學生開展由讀到寫的思考與實踐。
一、童話閱讀范圍由“窄”到“寬”
尊重和有效利用學生已有的童話閱讀積累,有序引導學生拓寬童話閱讀的范圍,做到既有數量的增加,更有質量的提升,為每次習作做好閱讀儲備。
結合第三單元“快樂讀書吧”之《在那奇妙的王國里》的教學內容,開學之初,筆者便引導學生增加“閱讀量”,帶領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稻草人》《格林童話》等膾炙人口的經典童話。雖然不少學生早已讀過上述經典童話,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能力的提升,再次閱讀必將會有不同的收獲。學生還可以根據個人的愛好廣泛閱讀,走進更為廣闊的童話世界,認識更多奇特的朋友,經歷更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盡情感受童話人物的喜怒哀樂,童話故事的曲折離奇,童話世界的五彩繽紛。
悄然前置的童話閱讀,學生沒有壓力,沒有負擔,閱讀范圍拓寬了,閱讀視野開闊了,教師的導讀和學生的交流也至關重要。尊重學生對童話閱讀的個性化理解,鼓勵他們講述生動的內容、扮演喜歡的角色、推薦精彩的篇目。在自由分享的過程中,學生或為文中的主人公打抱不平,或對文中人物的行為和想法有異議,或對故事的發展充滿期待……教師適時地點撥,潛移默化地指導學生初步感知童話想象豐富、奇特,情節引人入勝的主要特征。
二、童話感性認知由“窄”到“寬”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編排的四篇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會更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塊奶酪》均是優秀童話故事,分別選自不同作家、不同國度,寫法獨特、風格迥異,給人啟迪。閱讀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這些鮮活的資源,指向童話創編方法的習得,最大化發揮四篇課文的“習作效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對童話這種文學體裁的感性認知。
1.感知童話“故事力”
遵循童話文本獨有的特點和學生喜愛閱讀童話的心理,在教學中筆者摒棄理性的閱讀分析,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更為關注童話故事的表達方法。每一個童話故事中,角色、時間、地點、事情四要素清晰明了,缺一不可;故事情節張力十足、妙趣橫生;人物形象豐滿鮮明、呼之欲出。筆者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童話中的主人公,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悲傷,一起歷險……學生在奇妙的童話王國中游歷,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童話故事的理解和體驗,對童話中的主人公留下深刻的印象,于無形中受到語言教育、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從而感悟故事的愛與美,感悟生活的真諦,明白做人的道理。
2.感知童話想象力
童話世界無奇不有,學生在閱讀時只有發揮想象,才能真正領略童話的魅力。賣火柴的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每一次都看到了奇異的幻象,她的美好愿望卻與殘酷的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一棵樹也有自己的愿望,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主人公的生命歷程中不斷產生的愿望逐一實現,充滿了奇緣、巧合;蟋蟀紅頭居然可以在牛肚子里旅行,驚險的經歷著實令人匪夷所思;一塊小小的奶酪稀疏平常,卻讓螞蟻隊長產生了激烈的思想斗爭……這些故事既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又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閱讀體驗,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童話的感性認知。
三、童話創編思路由“窄”到“寬”
學生雖然已經具有較為豐富的童話閱讀經驗,但是獨立創編童話故事仍有一定的困難,教師的精心設計和進一步指導尤為重要。
1.溫故知新,興趣為引
巧妙激活學生的閱讀積累,引導學生回顧課內外閱讀的最為熟悉或最感興趣的童話故事,重溫印象深刻的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或不可思議的故事情節。在輕松的交流氛圍中,出示學生感受深刻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情境圖,引導學生一一回憶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角、事情等內容。隨即以游戲方式來調動學生的興趣,亂序呈現教材中的“國王、黃昏、廚房”等3組詞語,要求學生通過PAD智慧學習軟件迅速提交九個詞語的分類,歸納得出結論,“國王、啄木鳥、玫瑰花”皆為“不同角色”;“黃昏、冬天、星期天”則屬“不同時間”;“廚房、森林超市、小河邊”指向“不同地點”。激發學生挑戰的積極性,使學生可以依據這些必備要素創編屬于自己的神奇童話。
2.廣開渠道,思路為闊
在童話世界里,萬物都可以像人一樣會說話,有活動,有思考,有喜怒哀樂。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所發生的故事也完全不同。即使同一個角色,在不同的故事里,也會有不同的個性彰顯。如各種童話故事里的國王形象,有的威嚴睿智,有的愛民如子,有的荒唐愚蠢……以自由表達為宗旨,打開學生思維的閥門,使其暢所欲言地表述,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可能發生的有趣情節,體現國王、啄木鳥、玫瑰花等角色的鮮明形象。
3.追問梳理,想象為豐
任何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角色、時間、地點等要素都可能不止一個。盡可能多角度地為學生提供素材,并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構思童話情節時聯系生活、不斷追問、及時梳理、大膽想象。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了學生熟悉的“夕陽西下、炊煙裊裊、山羊忙碌、香氣撲鼻”的童話情境,啟發學生將看到此情此景產生的好奇變成疑問:山羊媽媽做了這么豐盛的晚餐,是誰要過生日?還是發生了開心的事?是過節還是聚會……五十個學生自會有五十種猜測與構思。在交流分享過程中,筆者尊重學生的奇妙想象,獨特之處不吝鼓勵,不當之時細致點撥,學生信心倍增,興致盎然。在此基礎上,學生四人一組將童話創編用語言描述,甚至邊編邊演,在生動活潑的互動中集思廣益,豐富想象。
四、童話編寫質量由“窄”到“寬”
筆者關注學生由編到寫童話故事的各個環節。學生剛剛升入三年級不久,習作能力的提升有待循序漸進地訓練與培養。由口語創編到提筆習作,畢竟還是有難度的。筆者分層設計,分步實施,努力提高學生對童話故事的編寫水平。
1.適度要求
筆者指導學生準確把握習作的目標要求,保護其創編童話的積極性,倡導學生即時習作,不拔高要求,不增加難度,只要做到角色、時間、地點等要素齊全,寫清楚發生的故事即可。同時,筆者還提示學生或以角色為題,或以情節為題,一篇獨創童話便由此完成。
2.再讀修改
文章不厭百回改。筆者重視引導學生自我修改,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筆者會提示學生小聲朗讀自己的“作品”,如發現語句不夠通順之處,試著使用剛學的修改符號及時修改,直到讀得通順,且能清楚表達即可。再發揮讀者效應,通過小組合作、“拜讀彼此作品”,圍繞“要素齊全、想象豐富、文通句順”等習作要求發表自己的看法或建議,在相互啟發中取長補短,讓學生體會到,習作是為了與人交流,要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讓別人看明白,從而提高學生的童話編寫水平。
3.編輯成集
編輯成集可以強化習作的交際功能。經過學生自改、同學互改、教師批改等環節,學生們創編的童話故事都充滿童趣,富于幻想。筆者將全班學生編寫的童話故事按照小組編輯成集,允許學生為自編的故事適當配以插圖,四本別具特色的童話故事集就此成形。筆者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互相傳閱,學生可以適當點評,寫下感受;也可以放飛想象,踴躍續編,再次體會創編童話的樂趣。
關注課文題材與習作要求的緊密聯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資源,通過閱讀鋪路,由讀到寫,打破了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的壁壘。學生從閱讀童話到認知的逐漸深入,從積極創編到水平的逐漸提升,真正體現了讓閱讀課堂有“練武之地”、讓習作過程有“他山之石”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盛新鳳.改造課程,創意設計語文教學[J].小學教學設計,2019(13).
[2]何捷.為什么“想象故事”總是寫不好?[J].教育視界,2019(189).
[3]常志丹.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習作編排特點及教學中須注意的問題——以三年級教材為例[J].語文建設,2018(8).
[4]范國強.“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核心內容——以中年級閱讀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2018(11).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提升習作關鍵能力的教學改進策略研究”(編號:D/2018/02/284)和揚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小學功能習作教學策略研究”(編號:G/16/P/06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