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建炳
摘 要:在現今快速發展的時代下,人們愈發重視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因為當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與政治素養,學生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良好發展。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智慧的結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將其融入思政教育中,可以確保學生思政學習的實效性。基于此,教師應積極探究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融入思政教育中,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與學習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思政教育 有效途徑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25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發展的動力與核心,將其融入思政教育中,不僅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需求,更是培養現代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前提。若一直運用課本中的概念化思政知識對學生教學,學生難以真正理解思政知識學習的重要性,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素質發展與文化發展,這就失去了開展思政教育的根本意義。因此,教師應正確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價值,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創新對學生的思政教學方式,將其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中,使學生能共同學習思政知識與文化思想,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能夠真正學會思政知識,進而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斷地傳承與弘揚下去。接下來,本文對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的有效途徑做下探究。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意義
1.增強文化的自信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思想基礎和精神保障。所以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是社會發展與學生發展的實質需求。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融入其中,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文化的自信,使學生自覺地繼承與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還能夠使學生正確且深刻地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學習價值,使學生愈發喜愛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實現遠大理想而不斷努力。同時,學生可以從不斷積累文化知識的過程中,以優秀的傳統文化武裝自己,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文化學習觀念,形成良好的文化思想與政治素養,朝著正確的學習方向良好發展,并為我國的文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增強責任意識
文化其內容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等。當教師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之中,既能夠幫助學生增加責任意識,使學生積極地肩負起身上的歷史重任,還能夠加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責任感,使學生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斷努力奮斗。但是若教師單一地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學生一直難以理解思政學習的重要性,更無法勇敢地肩負起歷史使命與時代重任,所以教師應格外重視中華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確保學生能夠獲得良好的素質與學習發展。而當學生能夠真正理解與掌握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時,就能夠形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與政治思想,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與文化學習能力,進而不斷加快學生素質提高的步伐,使其能夠為社會發展貢獻出屬于自己的力量。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
1.在學科教學中融入
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在學科教學中融入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形成理論知識與文化思想的協調統一,確保學生文化學習的有效性。教師通過在思政課的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或是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專題講座,或是組織學生開展中華傳統文化交流會等方式,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不斷提高對學生的思政教育與文化教育效果。以此,從根源上消除學生形式化地學習思政與文化知識的不良現象,而是使學生能夠從理論知識的學習中,走入文化知識的真實世界,學習其中優秀的文化思想與文化精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使學生能夠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健康成長與學習發展。同時,使學生之間能夠進行良好的文化學習交流,提高學生的思想與政治素質,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得到良好的傳承。
舉例來說,在開展思政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述尊師重道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國學經典《勸學》開展教學,將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學習古人優秀的文化思想與文化精神。之后,組織學生各自說一說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見解,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習的主體地位,在與教師的學習交流中,逐步加強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文化思想,促使身心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2.在日常管理中融入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改革與發展,現今的網絡與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熟,學生可以從互聯網中獲取大量的文化知識,有效地提高了學生思政學習的效率與效果。而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的教學優勢,在日常管理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通過班級中的微信公眾平臺,為學生定期發送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教學視頻,或者在校園網站中開辟文化專欄,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滲透到學生的內心之中,實現對學生思政教育的教學目標。由此,既能讓學生從教師的日常管理中,得到良好的文化知識與思政知識教育,還能夠從互聯網豐富的文化資源中,豐富自己的文化學識與視野,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效果。長此以往,學生將會形成良好的文化學習習慣,自主學習各種中華優秀文化知識,隨之使學生能夠獲得良好的素質與文化發展。
舉例來說,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選擇符合學生學習的傳統文化知識,或是具有啟發性的國學經典,或是對社會中時事熱點的辯論分析視頻,使學生能夠學習到自身所需的思政與文化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將這些中華優秀的文化知識,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制作教學視頻,上傳到班級的微信公眾平臺上。通過日常中的學習管理,使學生能夠運用課余時間深度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深刻感悟傳統文化知識中的文化精髓,升華學生的文化思想品質,使學生能夠成為高素質的新時代人才。
3.在課外實踐中融入
實踐是一種有效的文化教育方式,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認知水平。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多樣化課外實踐活動的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使學生能夠從實踐中,親身經歷文化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化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與認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與綜合能力。在實際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聯合其他部門設立文化教育實踐基地,或者組織學生開展關于傳統文化的社團活動,或者帶領學生到博物館參觀與學習,等等,以多樣化且趣味化的文化實踐方式,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融入文化學習中,深刻感悟傳統文化的學習價值與魅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學習質量。此外,教師應注重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適當地延伸傳統文化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強化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理解,使學生能夠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朝著更高層次的學習方向良好發展。
舉例來說,在課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博物館中參觀的文化實踐活動,將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全面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從博物館的展品中強化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之后,教師應時刻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延伸與拓展,豐富學生的文化學識,使學生能夠不斷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真正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促使學生的素質的全面發展。
由此可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教學價值與深遠的教學意義。教師應從學生的思想角度出發,創新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真正融合到一起,讓學生能夠積極且高效地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不斷強化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確保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的教學質量,從而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學生培養為時代所需的社會主義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宋桂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有效途徑研究》,《遼寧高職學報》2015年第12期。
[2] 楊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年第2期。
[3] 闞玉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領導科學論壇》201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