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英國記者 林日 青木 紀雙城 本報記者 趙覺珵 ●丁雨晴


上周,英國開始在國內廣泛接種新冠疫苗;本周,在相關疫苗獲緊急使用批準后,美國也開啟其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疫苗接種運動。由于飽受新冠疫情肆虐困擾,疫苗投入使用讓歐美感到興奮,這從英國衛生大臣淚灑節目現場、美國官員用“D日”(二戰諾曼底登陸日)形容大規模接種疫苗就可看出。但這真的意味著曙光就在眼前嗎?在疫苗獲取上,一些發達國家快速搶占資源,甚至因此而受到抨擊,即便如此,它們重回“正軌”之路也不平坦。足夠的接種比例、疫苗產能和疫苗有效性等存在不確定性,而這些都是歐美實現群體免疫必須翻越的“大山”。
美國,反疫苗組織暗流涌動
簡·奧利安是一名醫生,她對新冠疫苗持懷疑態度,并一直鼓吹推廣抗瘧疾藥物羥氯喹治療新冠肺炎。近日作為證人,她出席了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奧利安說,她不會接種新冠疫苗,因為她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她補充說,她反對政府推動所有美國人接種新冠疫苗。
在感染和死亡病例飆升的背景下,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無疑讓經歷漫漫長夜的美國看到一線曙光。但與此同時,反疫苗勢力的聲音漸增。有評論稱,不少人對科學和政府的信任已嚴重動搖,最令人擔憂的是有色人種社區對疫苗的警惕和對醫療機構的不信任,盡管死于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幾乎是白人的3倍,卻只有不到一半(42%)的非裔美國人表示愿意接種疫苗。
“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給陰謀論者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散布有關新冠疫苗的神話和謊言是非常危險的,這是參議院共和黨人現在最不應該做的事情之一。”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日前在一份聲明中說。但至少有兩名共和黨眾議員似乎贊同奧利安反對政府授權使用疫苗的警告。他們在推特上明確表示:美國人應有拒絕的自由。
奧利安是美國內科與外科醫生協會的執行董事。據《紐約時報》報道,這個協會甚至起訴政府,試圖迫使政府從國家庫存中調撥羥氯喹用于治療新冠肺炎。這個組織在一些博客文章中敦促人們對新冠疫苗保持謹慎,比如一篇文章的標題是“我們是否應該排隊等待一種90%有效的疫苗?”奧利安還對媒體說,對年輕人接種新冠疫苗表示擔憂,該疫苗有可能影響生育能力……
此類聲音引起許多專業人員的憂慮。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愛默生·布魯金表示,相同的運動曾先淡化新冠疫情嚴重性,然后淡化病例數量和死亡人數,現在又瞄向疫苗。
研究網上虛假信息的非營利組織“初稿”(FirstDraft)表示,反疫苗陰謀論的論點主要有5個方面:1.質疑人們是否需要接種疫苗;2.指責制藥公司和政客為了利益而推銷疫苗;3.聲稱媒體與制藥公司勾結;4.宣稱強制接種新冠疫苗是為了控制人口;5.傳播無根據的指控,稱新冠疫苗是用流產的胎兒制成。
根據美國數據公司Acxiom11月25日至12月4日進行的一項調查,陰謀論正在塑造人們對新冠疫苗的看法,對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被故意夸大的說法,44%的受訪者說有一些道理,22%的人認為“絕對正確”。甚至有41%的受訪者認為新冠病毒可能或肯定是由強大的力量或人創造并傳播的。
《今日美國報》認為,有關疫苗的虛假信息在社交媒體上流傳多年,引發一場根基深厚、影響深遠的反疫苗運動。大大小小的反疫苗組織、希望利用人們的恐懼心理兜售虛假健康藥物的小販數量龐大。研究人員警告稱,社交媒體平臺可能無法遏制反疫苗聲音,這簡直是“傳染病”的第二次大流行。
這類警告并不夸張。12月3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這樣說:“人們已經失去對疫苗能夠奏效的信心。有關數字確實低得‘令人震驚。一位總統和一位副總統怎么做很重要……至關重要的是向美國人傳達這么做(接種疫苗)是安全的。”▲
回歸正常,他們期待的時間表
對于通過疫苗實現群體免疫,從而恢復社會秩序,美歐國家有規劃,也有期待。13日,美國政府“曲速行動”計劃的首席科學顧問斯拉維表示,期望美國于明年5至6月實現群體免疫。他同時表示,民眾有權決定是否接種疫苗,但希望民眾明白接種的重要性。
在英國,據報道,政府希望生活能夠在明年春天回歸正常。英國政府已訂購4000萬劑新冠疫苗,按照每人注射兩劑來計算,可以覆蓋2000萬人。英國廣播公司分析稱,已有報道稱輝瑞的產量有問題,這會帶來疫苗供應是否穩定的問題,而且輝瑞疫苗需要在超低溫條件下儲存。因此,英國將希望寄托在牛津大學開發的疫苗上。如果該疫苗獲得監管機構開的綠燈,那么2021年頭幾個月,為最脆弱的人群接種疫苗將取得快速進展。
德國則希望在2021年第一季度啟動接種計劃。為實現群體免疫,德國的目標是為2/3的人口接種疫苗,預計2022年前完成。德衛生部的文件顯示,通過和歐盟聯合采購,德國有望獲得約3億劑疫苗。
但擺在面前的一個問題是,在美歐發達國家,民眾對新冠疫苗的認識遠未統一。美國皮尤研究中心11月下旬對1萬多名美國人進行問卷調查,僅有60%的人表示肯定或者可能接種。對于是否愿意成為第一批接種的人群,37%的人表示很愿意,62%的人不太情愿。具體到種族,非洲裔愿意接種疫苗的比例最低,僅為42%,白人愿意接種的比例為61%,亞裔愿意接種者比例最高,達到83%。
自5月以來,民調機構至少已進行7項有關美國人接種新冠疫苗意愿的調查,大部分民調顯示,愿意接種的比例為50%至70%。但按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的話說,只有75%至80%的人接種新冠疫苗,才能產生使民眾重返正常活動的足夠強勁的群體免疫性。
德國有類似情況。德國健康保險公司巴爾默11月下旬進行的調查顯示,在16歲以上人群中,只有53%的人計劃接種新冠疫苗。至于為什么不愿接種,68%的人對疫苗安全性有懷疑,60%的人擔心副作用過多,22%的人表示他們通常不考慮接種疫苗。這種情況下,德國越來越多的反疫苗人士參加各種游行就不足為奇了——幾乎每周在各個城市都有此類活動。
根據輿觀調查公司(YouGov)的數據,今年7月,約32%的法國民眾表示,即便新冠疫苗成功研發,他們也拒絕接種。過去十多年,明確拒絕各類疫苗的法國人始終維持在25%-30%之間。在英國,最近的調查顯示,近半數英國人對疫苗的安全性存有擔憂,1/3可能拒絕接種疫苗,44%的受訪者稱不應通過法律強制公眾接種疫苗。
客觀而言,由于研發時間緊張,投入試驗的周期不夠長,新冠疫苗的安全性讓很多人關心,有關疫苗的一些副作用也陸陸續續地被報道出來。因此,專家對歐美疫苗接種效果謹慎看待。德國疫苗接種委員會成員斯特凡·特羅施克說,目前還沒有疫苗副作用的大規模數據,缺乏研判可能造成長期后果的資料。
美國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副教授陳希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除了民眾的個人意愿,疫苗本身、運輸和產能等都是影響新冠疫苗在歐美推廣的因素。他提到輝瑞疫苗臨床數據大概只有3個月的,疫苗帶來的抗體能持續多久還不確定,而這是疫苗有效性的重要依據。此外,目前還不知道輝瑞疫苗接種者是否還可能感染病毒或傳染別人。
“大規模疫苗接種面臨諸多必須克服的障礙,包括全國性的(疫苗接種)規劃和物流、疫苗生產、公眾不信任和徘徊不去的科學未知數等。”美國“Axios”新聞網總結說。該媒體援引美國州和地方衛生官員協會會員邁克爾·弗雷澤的話說,在一個像美國這樣龐大且多樣化的國家,最大的挑戰是如何“逐州、逐縣、逐街區、逐人接種疫苗”。▲
“這個問題不解決,將前功盡棄”
“我們的研究認為,可能要到明年8月下旬以后,也就是秋季來臨前,美國能實現2/3的人口接種疫苗,再加上大約有10%的人已經有抗體,將出現群體免疫效果。”陳希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果拜登新政府能實現他的短期目標,在就職100天內分發一億劑疫苗,并有50%的民眾愿意接種,那么到明年6月底,美國可以將新冠病毒的R0值降到1以下,即1個人只會傳染不到1個人。但如果百日目標不能實現,疫情就可能拖下去,延續到明年秋冬季甚至2022年。
“疫苗最重要的參數有3個:有效性、產能和供應鏈是否充足以及民眾的接種意愿。美國人對疫苗質疑和反對的影響可能是決定性的。”陳希說,假設新冠疫苗有效性良好,政府執行力沒有問題,能夠確保產能和供應鏈,那么最后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民眾的配合度。如果接種意愿很低,前面的努力都將前功盡棄。
在陳希看來,英國在這方面比美國要好一些,反疫苗聲音明顯弱于美國。這和兩國文化有比較大的關聯,美國是新教移民國家,民眾非常崇尚自由。與此同時,英國人口相對較少,已經可以確保約1/3到1/2的民眾獲得疫苗。但英國也存在明顯問題,即“脫歐”帶來的額外風險,這也可能是英國率先宣布批準輝瑞疫苗緊急使用的重要原因。
在德國,政府多次強調不會強制民眾接種疫苗。但一些專家表示,如果自愿接種疫苗的民眾比例沒有達到2/3,政府應該強制進行,因為接種疫苗的風險大大低于疾病的風險,而其他方法又不能消滅疫情。這也是一些反疫苗人士所擔心的。還有人擔心,如果沒有接種或無免疫證明的人無法從事某些職業,可能會導致出現“間接強制接種”。
眼下,為說服更多民眾,已經展開疫苗廣泛接種活動的英美在嘗試加大努力。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公立醫療系統正在發起宣傳活動,鼓勵公眾參與接種計劃,并打算邀請名人及有影響力的人物擔任宣傳大使。報道透露,雖然具體人選尚未確定,一直為貧窮學童爭取免費午餐的曼聯球星拉什福德以及英國王室成員將是適當人選,邀請政界人士擔任宣傳大使則不會被考慮。
“歷史表明,精心開展的公眾教育活動有助于提升公眾對疫苗的信心。”美國“政治真相”網稱。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馬修·勞倫斯提到,美國以前曾開展過成功的大規模疫苗接種活動,包括上世紀50年代脊髓灰質炎以及更近的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間。“維系公眾信任將取決于就疫苗的益處與副作用發出清晰信息,研發企業與研究人員就既有新冠疫苗的可知與不可知性保持透明,以及與社區和個人持續接觸并開展對話等。”勞倫斯說。
據《紐約時報》13日報道,特朗普政府已推出一個2.5億美元的公共教育項目,旨在鼓勵更多美國人接種疫苗,第一波全國性廣告將于本周投放。文章稱,聯邦政府官員承認,他們面臨的挑戰巨大,因為今年大部分時間里,這屆政府貶低科學家、推出無效治療措施、淡化疫情嚴重性,現在卻匆忙地想讓民眾相信疫苗。文章稱,這一“建立疫苗信心”項目將重點針對官員們眼中的中間立場民眾,這些人對接種疫苗猶豫不決,可以被說服。▲
環球時報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