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德文
縣域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一直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本月初發布的一份報告,從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整體實力來看,全國百強縣(市)GDP總和高達955645億元,占全國的9.6%,2019年GDP超千億縣(市)已經增至32個。數據背后,縣域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不過同時,如何評估縣域經濟發展,也需要理性看待。
縣域是基本的經濟單元,只有縣域經濟發展好了,高質量發展才能實現。我國的縣域經濟發展有著特殊的制度背景。簡單而言,縣域之所以是一個基本經濟單元,主要是因為縣域是基本的治理單元??h級政府在統籌土地、稅費、勞動力等政策上,具有較大的自主性。而且,縣級政府深度參與到了市場競爭當中,縣級政府為了促進本地經濟發展,想方設法招商引資,并為企業搞好服務??陀^上,縣級政府之間有極強的競爭關系。但也正是縣級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這種自主性乃至競爭性,為我國經濟發展保持長期穩定和高增長態勢創造了條件。
只不過,我們需要理性看待縣域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全國共有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除了百強縣等少數經濟發達縣,絕大多數縣的經濟功能還是比較簡單的。概言之,這些縣域經濟的地方性色彩較濃厚,主要是內循環的結果,并未太多參與全國的市場競爭,其主要功能是吸納地方勞動力,服務農民家庭再生產等等。尤其是在廣大中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的體量比較有限,產業也相對單一,一些農民工選擇到沿海地區外出務工來完成家庭再生產需要。
而那些沿海地區的百強縣,相當大的部分都處于城市帶,其經濟發展并不主要是縣域內循環的結果,而是因為嵌入到了全國乃至全球的產業鏈中,并獲得了大城市和區域經濟的支持。一些傳統的百強縣,在行政區劃上改成了大城市的一個區,這在廣東等地表現尤為明顯。而許多城市,也都在發展新區。新區經濟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也從側面說明,縣域經濟的傳統地位在發生改變。
有研究顯示,2019年百強縣固定資產投資要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眾所周知的是,隨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戰略方針的加快實施,我國的涉農投資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長。甚至,一些貧困縣也通過金融杠桿,在近些年掀起固定資產投資的小高潮,釀成某種程度的債務問題。從我們的調查看,相當部分中西部縣域經濟的發展,主要還是依靠固定資產投資。一些中西部的縣份,也在想盡辦法建工業園區,招商引資,但效果未必如想象的那么好。這說明,對大多數縣而言,如何控制債務問題,保證縣域經濟的健康發展,或許比只盯著GDP增長等指標要重要得多。
從全局視野看,縣域經濟發展要有“全國一盤棋”的視野。過去相當一段時期,我國建立了以發揮地方積極性為主要目的的政策體系,縣級政府是經濟錦標賽體制的主要參與者??陀^上,縣域之間的競爭有效促進了經濟發展。但過去的發展模式也留下一些問題,比如環境污染、重復投資、惡性競爭、地方債務問題等。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來臨,單純依靠地方積極性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已經不合時宜。事實上,很多地區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對GDP考核的過度依賴,更加強調兼顧生態保護、公共服務等綜合指標,這一方向無疑是放眼長遠的正確舉措,未來還會進一步堅持。
因此,在繼續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的同時,重新定位縣域經濟發展也非常關鍵??傮w而言,當前和今后相當一段時期,縣域應該是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的接點,因此,縣域經濟發展還有一定空間。這種空間就在于為農民進城提供生計支持,為在村農民提供更好的市場機會,以及通過承接國家資源下鄉,實現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ㄗ髡呤俏錆h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環球時報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