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芬
從事化學教學工作十年有余,在擔任班主任和化學科任老師中積累了一些不成文的體會贅述如下。化學作為初中階段初三才開始設立的一般學科,當他們到達高中時所面對的課堂對于不同的學生是不同的,對于課前做預習工作的學生,對課本知識事先做自己了解和學習在聽課階段對老師所要講授的知識有先知能力,和老師有默契可以在老師教授的知識基礎上提出先覺性的問題。但也有一些“后知后覺”型的學生,他們已經做過相應的預習工作,但是在授課過程中,對老師的教授不能及時的反應或者運用,相對前者的學生他們的速度會慢一些。對于這些學生學習的心理環境,教師教的心理環境,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的課堂環境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作用,課堂教授融還是拘謹,活躍還是沉悶,將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產生積極或者消極影響為此,教師就要投入、傾注一定的情感,上課伊始就要展現、演繹教材蘊含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啟發學生善于探究,鼓勵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處理好課堂教學的動與靜、冷與熱、寬與嚴的關系,使課堂教學始終處于融和諧、穩定持久的狀態。學生學的心理
環境是通過學生的學習態度、道德品質和行為、組織紀律性、團結協辦作、尊敬師長、自學互勵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的心理環境是課堂的主要構成要素,對稍慢一些的學生,他們更為敏感和受暗示性強,通過在化學教學中的一點體會羅列如下。
一、尊重是良好教學的前提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其人格魅力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強的感染性,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我,形成和發展優良個性品質。用深厚的學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尊重每一個學生,不能因為學生的成績差就打折學生平等學習的權利,不能把課下的情緒帶到課堂上,不要把班主任工作中的情緒帶到課堂教學中,站在講臺上的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者,有研究表明,教師的個性品質能影響學生的智力發展,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的不良情緒不僅會影響課堂環境還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優良的個性品質,能充分調動后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尊重他們的辛勤付出,即使成績比預期的要差,不要以成績論優差。
二、抓住學生的眼睛是教學中的向導
俗語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教書育人是一項觸及靈魂的工程,通過課上學生們的眼神你就可以讀懂他們的心。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側重點重復點,適時的反饋,讓教師的眼睛會交流會說話。就像校長教導我們的“師源性”,教師的良好情緒,會通過表情眼神傳遞給學生,嚴厲的質問也可以通過眼睛遞送到學生的心里課堂教學的過程不僅是在特定情境下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情感交流,認知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求本身的情感狀態,可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產生情緒上的共鳴。教師上課親切的眼神,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鳴,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習積極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為此,教師應是一個情感豐富的角色,學生受教師尊重、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下學習。對于“后知生”更易于體現這種感覺,一旦學生們產生抵觸情緒,即使一流的教師也只能教出末流的學生,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所以,抓住學生的眼睛相互交流,辨別他們是否真的如他們所答“聽懂了”:提醒誰在“夢游”了:確認是否需要在重復一遍。作到有效教學,落實教學。
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中學生意志力較差。情緒不穩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懶散,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化學中有化學實驗的幫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人他們的積極性,如在講Al(OH)3兩性實驗時,首先演示此Al(OH)3白色沉淀余稀鹽酸,當要演示Al(OH)3溶于強堿時,學生定會產生疑問,能否溶于強堿NaOH,定能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熱情,這樣設疑激趣,求知欲倍增。用水果做檸檬原電池,蘋果原電池等等,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可使用多媒體設備使學生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投入學習
四、正催化劑一鼓勵
作為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做好學生的“良師益友”,有時教師無意中的一句話可能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很多的學生會因為對某一個教師的好感很努力的學習某一學科,他認為是在為老師學習,因此教師要更多的鼓勵抓住他們身上的傾向,對有進步的學生每次給以獎勵性的評語,尤其要注意多為“后知生”提供成功的機會,然他們品味、體會成功的滋味,使他們形成“我也能學好”的良好心理狀態,讓學生體驗到自己的價值,讓學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體驗到“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的愉悅。最為珍貴的是他們體驗到一種成功感,更加培養了他們對化學的興趣,“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的至理名言仍然值得教師好好去深思、咀嚼與體味
五、準備一桶水才能給予一杯水
教師的工作之一是在課堂上答疑,所以應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教學必須貫徹教學原則,教師在授課時,首先要明確目的,教學重點、難點,克服盲目性、隨意性和片面性。面對課堂發生的意外事件,教師要保持耐心、冷靜、理智、大度、豁達和寬容,要泰然處之,教師要用熱愛教學事業、廣博的知識嚴謹高尚的人格影響學生,營造更好的課堂學習心理環境,靈活機敏的處理意外事件。一次學生戴了一個很像瑪瑙的戒指到學校,被沒收了,教學進度正好進行到無機材料一硅那一節,于是我們在復習二氧化硅與強堿反應時商定如果是贗品那么不會溶于強堿下次不能再帶到學校來,如果是真的那么就會發生反應,由于這樣的假設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仔細的盯著強堿中的戒指,經過試驗證明確實是贗品,而且對比了真的二氧化硅與強堿的實驗,通過這樣的環節使得學生印象深刻,又教育了學生。此學生畢業后提起此事仍記憶猶新。
六、角色轉換的嘗試
課前五分鐘給予學生角色轉換的嘗試,可以講講比如雞蛋殼的主要成分;為什么西紅柿是酸的可屬于堿性食物:不吃肉定就可以減肥嗎?橘子皮為什么就可以溶解泡沫呢?明明是鹽Na2CO3,為什么要叫純堿,滴加無色酚酞還會變紅……“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即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無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悅。
參考文獻
[1] 劉知新化學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
[2] 錢煥琦、劉云林當代教育倫理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