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亮
萬盛經開區科協
他是土生土長的農技人,把自己的技術知識奉獻給了家鄉,把鄉土當成自己服務三農的“試驗田”;他是遠近聞名的獸醫,生豬養殖、畜牧疫情防控都是他的“絕活”,在種植和養殖戶心目中他是公認的專家;他還是一名農技干部,平凡的工作中處處彰顯對農民的牽掛和對農業的熱愛。他就是萬盛石林鎮科協兼職副主席、農服中心副主任楊廷燦。
1988年,他從南桐中學高中畢業后,到南天鄉畜牧獸醫站工作。從1名學徒工到初級技師,從中級獸醫師到副高級獸醫師,從事畜牧獸醫工作31年里,他在技術領域沒有停滯,而是把理論融入實踐,結合石林鎮實際,推廣畜牧獸醫新技術,積極參與區級農業“豐收計劃”和“兩新技術”工作,在生豬飼養、家禽育養等方面屢次獲獎。除了書本知識,他還向業內老師學習,積極參加市、區業務培訓,從實踐中摸索,不斷掌握畜牧獸醫技術、疫病防控技術、發展畜牧生產的工作方法。2010年度被重慶市畜牧技術推廣總站評為先進個人,2011年在全市基層動物防疫人員知識競賽活動中,榮獲“優勝個人”稱號,同年在區“蛋雞高產綜合配套技術推廣”項目中獲得三等獎,在區“適度規模養豬配套技術推廣”項目中獲得二等獎,在區“生豬養殖場規范化飼養管理技術推廣”項目中獲得三等獎。在2017年度“兩新”項目“山羊布病綜合防控和凈化技術應用試驗”獲得三等獎。隨著工作經驗的不斷積累,他還積極探索鉆研,撰寫的《一例仔豬副傷寒的診治》《家豬放養技術》《豬瘟病毒持續感染與豬瘟預防控制》《防疫檢疫工作對動物性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等論文先后在《畜牧市場》《當代畜牧》《農家致富顧問》《畜牧獸醫科學》等市內外刊物發表。他把職業、專業和愛好完美結合,面對各種榮譽和頭銜,他總是說:“搞技術的人不鉆研、不熟悉、不實踐就會停滯不前,就會缺乏指導種養戶和群眾的‘資本’。”
身為農技干部,他恪盡職守,強化主責主業,認真落實黨和政府“三農”政策,從嚴執行畜牧直補政策,積極宣傳推廣規模養殖,上門提供技術支持,使全鎮規模養殖逐年上升,近年來石林鎮生豬、牛、山羊、土雞養殖居萬盛之首,經濟效益顯著。工作中,他眼向下看、腿向下邁,只要養殖場、養殖戶需要,隨叫隨到,從不拖延,真正把身心放到了農業工作的第一線。2014年,他被選為萬盛經開區小微企業創業指導員,對口幫扶6戶養殖場,無償幫助解決生產及經營中遇到的專業技術問題。無論是幫扶戶還是全鎮其他養殖戶,他都盡心盡力,指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切實為他們把好引種關、飼養關、免疫關,手把手輔導傳授動物疾病診療技術。特別是脫貧攻堅工作中,在畜牧科技扶貧上,為貧困村爭取項目資金,成功引進并養殖康杜土雞、波爾山羊,取得明顯效益。技術鉆研與惠民為民兩手抓,讓他在重慶市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的工作開展中連續6年考核優秀,在鎮工作的年終考核中兩年評為優秀。
“防疫就是增收,少死就是增效”,這是疫情期間對養殖業的生動寫照。他把這個理念踐行在行動中,疫情期間對全鎮畜牧養殖戶進行逐戶排查,強化防疫操作規程,嚴格防疫劑量、防疫部位、防疫登記,做到了準確無誤,切實保證免疫質量和密度,保證了全鎮無重大動物疫病發生。在其他同事被抽調到村社摸底后,他一個人擔負了全村畜牧養殖場所消毒指導工作,一對一上門服務成了疫情防控期間的常態。為保障農資供應,他主動協調農資銷售點,檢查肥料、種子、農膜等春耕生產農資的質量和貯備情況;幫助聯系肥料、種子、農膜等春耕生產農資配送,為蔬菜種植大戶線上線下銷售牽線搭橋,到村到戶了解查看田土翻耕情況并指導春季農作物的生產管理,推動全鎮農業生產不誤時、不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