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王娟

由于新增新冠確診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居高不下,德國將進一步收緊疫情防控措施。這意味著很多德國人將不得不取消圣誕采購和聚會的計劃。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對圣誕的期待,每年必不可少的“圣誕日歷”又熱熱鬧鬧地出現在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就是最好的佐證。它可不是只能記錄時間的普通日歷,而是精心設計的禮盒。圣誕日歷只有24天,從12月1日開始每天對應一扇小“門”,門后藏著個小禮物或一句箴言,當所有門都開啟后,圣誕節也就到了。
圣誕日歷其實就是為了讓等待圣誕節的日子變得充滿驚喜。這個傳統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德國的新教徒家庭會每天在墻上掛一幅畫,天主教家庭則會在馬槽里放一根麥稈。貧窮人家只是簡單地用粉筆在墻壁或門上畫24條線,由孩子每天擦掉一條,以此來計算天數。20世紀20年代,市場上首次出現了有24扇可以打開的小門的圣誕日歷,里面是小圖畫或圣經文字。戰時,為了淡化圣誕節的宗教色彩,圣誕日歷的宗教主題被童話故事和日耳曼英雄所取代。自20世紀50年代起,圣誕日歷逐漸成為大眾商品,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小門背后的格子里開始裝有巧克力或其他甜食。近年來,圣誕日歷的發展日趨商業化,生產廠商們越來越多地使用日歷來促進圣誕節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銷售。
目前,德國市面上的圣誕日歷有千種之多。筆者近期在柏林的商店里就看到了數十種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圣誕日歷,感覺就像現在非常流行的盲盒,不知里面藏著什么。最常見且銷量最大的仍然是零食日歷,除了經典的巧克力日歷,還有老少皆宜的糖果、蜜餞、干果日歷。圣誕日歷最初就是給孩子準備的,現在的男孩女孩們能夠收到精美的玩具、游戲、樂高拼圖、迪士尼公主日歷。精明的商家還專門開發了各種適合成年人的日歷,比如送給女士的首飾、香水、美妝和護膚品日歷,送給男士的常用工具、酒精飲料日歷,還有今年非常流行的袋泡茶包、調味香料、速溶麥片粥日歷等。筆者印象最深的是初次見到的啤酒日歷,外包裝是個頗為豪爽的大箱子,可以通過24個小窗取出24種啤酒來喝,想必會給愛酒人士的圣誕節增添很多樂趣和儀式感。
今年由于疫情,各種寫著勵志語句的圣誕日歷格外受到歡迎,人們希望借此給自己和親朋好友以鼓勵和慰藉。今年還特別推出了一些與疫情有關的圣誕日歷。比如一款以“新冠疫情防護”為主題的親子日歷,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幫助“圣誕老人”克服重重困難,完成在疫情期間派送禮物的任務,可以每天閱讀一段故事,做一個拼圖或涂色的小游戲,學習一個衛生安全的小知識,既有趣又實用。
名城萊比錫不僅擁有德國最古老的圣誕市場之一,每年年底還會搭建起全世界最大的戶外圣誕日歷。天色將黑時,人們會守候在日歷下方,等待當天的小門開啟。在圖林根州的小城邁寧根,城市圖書館所在的半木結構建筑正好有24個臨街的窗戶,因此在圣誕節期間會被改造成一本巨大的日歷——綠色百葉窗上寫有金色數字,由兒童圖書管理員扮演的“風雪婆婆”每天拉開一扇窗,露出玻璃上的彩色童話圖案,并為現場觀眾講述一個童話故事。這項活動已經延續了近20年,帶孩子來聽故事成為當地家庭慶祝圣誕的習慣。石荷州的滕寧市也利用舊倉庫打造自己的圣誕日歷(如圖)。
在數字和信息時代,便捷且環保的“虛擬”圣誕日歷也很受歡迎。如更貼近日歷原始功能、用于記錄日期和介紹歷史的“新媒體”日歷;出版“有聲書”形式的圣誕日歷,每天收聽一個關于圣誕節和冬天的故事或歌曲;“在線”日歷則形同實體圣誕日歷,通過社交媒體平臺、手機應用程序、電子郵件等方式實現,可以每日發現和接收新內容,如同每天親手打開一扇小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