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局魏
安徽農業產業化協會
香椿以前是一種野菜,多零星栽植于房前屋后,由于管理粗放,產量低、椿芽上市晚,但隨著它的營養價值越發被人們認知,這種狀況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那么香椿種植要怎么做才高產高質取得較好的栽培效果?現將通過試驗總結出來的主要技術措施介紹如下。
催芽后的種子出苗需7~10 d,浸種后直接播種需15~20 d。在耕種至出苗期間,土壤應堅持一定的濕度,每隔1~2 d澆一次水,白日溫度為25℃,夜間不低于8℃。
出苗后至第一片真葉展開時可2~3 d 澆一小桶水,保持畦面濕潤,防止烈日曬傷幼苗。幼苗長至3~4片真葉時,根系開始擴大,吸水能力逐漸增強,澆水次數要逐漸減少,并結合松土除草,苗根處壅土0.5 cm 厚,用100~200 倍液尿素噴灑,噴后用清水澆苗。
6—8 月是苗木出產的速生期,適量彌補磷、鉀肥。基肥足可不追肥,用磷酸二氫鉀噴葉面1~2次。基肥缺乏可追施尿素10~15 kg,8月后不再追肥防徒長。
起苗時應多留根,根長堅持20 cm 以上。香椿落葉有17 d 的天然休眠期,此時假植可打破其休眠。
從苗期開始樹形培養工作,具體可以培養多臺形、掃把形、矮稈密集形和矮林叢狀形。其中,多臺形的苗高2 m,樹體大致分為3 層,分別為40 cm、60 cm和70 cm,這種樹形抗寒抗旱性能好,產量相對穩定;掃把形的苗高1 m左右,每株保留4~5個椿頭;矮稈密集形的苗高大約在1 m的時候,就可開始摘頂芽促發新芽,之后視生長情況進行采收;矮林叢狀形的苗高1.5 m 時進行摘頂芽促發新芽,采用“坑穴”定植法,每穴3~5株。
香椿整形修剪的目的是促進矮化樹形塑造和提高椿芽數量,一般采取摘心、短截、平茬、環剝以及斷根等方法。
一般在6—7月對一年生枝條留15~25 cm進行摘心或短截,之后根據枝條生長情況在8月份上旬進行第二次摘心或短截。
針對2年以上的苗木和老齡樹進行平茬處理,時間大約在6月中下旬進行。
環剝主要是對生長旺盛的一、二級側枝,時間在5 月底至6 月中下旬進行,環剝應距基部枝軸15~20 cm,環剝寬度0.5~1.0 cm。
在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對幼樹30~40 cm 的主根進行斷根,進而促進側根萌發,擴大根幅。
香椿的采收方法是1 年多次采收,分批次進行,保證周年有鮮芽供應。具體操作是在春季新梢長至25 cm 左右的時候,剪去頂部嫩梢15 cm 左右,促進側芽萌發,當又長至25 cm 的時候,去除梢部20 cm 的嫩芽,之后每隔20 d 采收一次,全年采收6~10 次。
采收后的香椿要注意貯藏環境,防止出現葉片脫落、腐爛、萎蔫現象。控制貯藏室內溫度在0~1℃,濕度在80%~85%,吸除室內的乙烯氣體,這樣的操作大約可延長1個月貯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