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丹
(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廣元 628017)
信息時代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其獨有的優勢被應用于英語學科,在培養學生寫作、口語、閱讀、聽力能力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相關研究成果也較為豐富。然而在高職教育領域有關混合英語語法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卻相對較少。據調查,高職學生普遍覺得語法學習困難,部分英語教師認為在教學中應該淡化語法,但同時又認為語法對提升學生語言能力非常重要。在這種矛盾的思想撞擊中,很多高職院校的英語語法教學原地踏步,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模式,無法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優勢追趕信息時代的步伐,英語語法教學現狀依舊如常。
語法在英語語言知識體系中處于基礎和核心地位。語法運用得當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交流,便于語言規律的自覺學習和掌握,在外語教學中還有利于提高語言教學的效率(楊眉,2007)。在新時代高職英語教學目標要求下,傳統的語法教學方式和教學思維已經無法滿足信息時代學生碎片化的學習需求。為了提高高職英語語法教學的效果、提升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增強英語學科對學生的吸引力以及強化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對高職英語語法教學進行改革變得尤為迫切。
出于夯實學生語言基礎、提升語言教學的效果、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本著“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參照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標準以及其他量表,我院構建了適合高職學生水平的系列網絡平臺教學資源,并對資源分層、分級,反復優化打造了分層特色下的以“英語語法內容”為主線的“1 平臺+2 素質+3 模塊”資源體系,即“超星泛雅平臺+文化素質、思政素質+基礎模塊、職業模塊、拓展模塊”,突出學生基礎知識和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
線上資源體系為:基礎模塊=語法知識+文化元素+語言技能;職業模塊=職場口語視頻+PPT 等配套資源;拓展模塊=大學生英語技能大賽板塊+專升本英語+日常話題的口語交際視頻+趣味英語等。
上述優化后的網絡平臺英語資源,結合了當前學科思政教學的背景,選取了和單元主題內容相關的思政文化元素,對學生進行語言技能+人文素養的綜合訓練,突出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本質和英語語言教學培養目標。
英語語法線上資源內容應包括:高職學生需要掌握的詞法、句法、時態、語態、虛擬語氣和非謂語動詞結構等系列語法內容(根據學生層級不同,建設不同的語法項目)。
1.學生的調查反饋
經過一段時間的英語語法線上資源運行后,為了解學生對線上資源的看法,對學生實施了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了解到:78.43%的同學非常贊同或贊同現有的網絡語法教學資源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有17.65%的學生覺得基本能夠滿足。對學生進行訪談時,就混合學習資源能否滿足個人學習需求這一問題上,大部分學生的回答是“能夠完全滿足,因為線上資源比較豐富,還有拓展內容;老師自己制作的微課內容講解合適,充分考慮到了我們的學習特點和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擴大了自己的知識區”。
2.一線教師的訪談情況
對學生訪談后,校內使用英語語法網絡教學資源的數位教師也接受了訪談。訪談問題主要圍繞線上語法資源模塊設置的合理性、學生使用線上語法資源學習的情況以及線上資源對課程改革的作用等。受訪的多數教師認為“線上資源設置較為合理,內容相對比較豐富”;有個別教師認為“內容偏復雜可以簡化,對于線上作業也建議適量、適度發放,形式可以再多樣化”;在問到“能否介紹一下你的學生使用網絡平臺資源的情況”時,受訪教師表示自己的學生在使用線上資源時,“多數采用自主學習的形式,并能在規定的時間里學習語法線上資源,按時完成線上作業,少數學生需要監管和督促,有的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時候學習效果相對不明顯”。受訪教師還建議改變學生通過網絡平臺資源自主學習語法的單一模式,并提出要進行線下針對性地講解,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扎實的掌握語法內容。除此之外,被訪問的教師一致認為網絡平臺的教學資源對英語教學和課程改革有很大促進作用。
在了解網絡平臺語法資源運行的基本情況后,根據被訪談教師的意見最終整理出了以語法教學為核心的網絡平臺資源框架結構:語法基本知識+文化(思政)知識+語言技能(語音語調、應用文寫作、篇章寫作、職場英語等),突出以語法知識模塊為中心打造全新網絡平臺資源的特色,以便適合不同層級的學生進行英語學習,以此來展示網絡平臺教學資源的多樣性、豐富性、趣味性,并與時俱進,滿足學生學習的最根本需求。

表1 任務驅動下的混合英語語法學習模式
根據混合英語語法教學模式,針對不同語法內容,教師設計了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任務單,學生按照教師引導完成網絡階段自主學習并進行自評。在面對面課堂學習階段,教師組織主題語法活動,學生對學習效果進行展示,并完成相應的主題語法練習活動。在活動中,小組之間互相評價,老師評價小組表現。教師將學生自評、組間互評、師生評價作為診斷性評價,以此作為《大學英語》課程形成性評價的過程資料,多種評價模式兼顧了合理性和公平性也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了更好的把握。
為檢驗混合英語語法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本人選取兩個班級進行實驗,一個班為對照班,學生進行網絡語法自主學習,教師只對學生有疑惑的地方進行答疑輔導;另一個班為實驗班,學生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單在平臺上自主學習語法知識點后再進入以合作為主的課堂階段學習。實驗結束后,教師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進行語法測試,檢測學生學習效果并對學生訪談,進一步了解混合英語語法教學模式的適用情況以及學生真實的態度。
1.學生問卷調查結果
2.學生訪談結果及分析
(1)訪談問題以及實錄
為了解混合英語語法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特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訪談。訪談問題主要圍繞混合式語法教學的效果、學生的滿意度、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等。經過混合模式下的英語語法學習后,學生普遍反應“學習態度端正了,興趣提高了,更能投入到學習中了,學習更積極了,枯燥的語法知識變得有趣了,自己學習英語的信心增強了。”
學生對混合英語語法學習模式的學習效果評價是“能在交際和寫作中使用一些正確的句子,學習效果挺好的,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的語法知識并能應用”,僅一位被訪談的同學說“學習效果一般”。
(2)訪談結果分析
由以上訪談結果能夠看出,以英語語法為中心建設的網絡教學資源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認可;“網絡平臺+面對面學習”的混合語法學習模式也顯示出了一定的效果。英語語法知識完全依靠課堂講授,學生會覺得枯燥,跟不上教師節奏;完全靠網絡自主學習,由于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又會有學習效果的差異。然而學生通過課前在網絡平臺上自主學習語法知識,課堂上按照教師的設計進行鞏固性學習和演練,能夠牢固掌握語法知識。經過不同階段語法學習的滲透,學生的英語興趣顯著提高,學習效果也有較大轉變。
(3)學生成績測試情況
本人在實驗前后分別對實驗班和控制班進行了語法測試,總分為100 分,其中語法分值為40 分。前期測試結果顯示兩班成績基本接近,學生水平相當。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后,對兩個班的學生再次進行語法測試,成績用SPSS 軟件進行分析。在回歸分析中,假設檢驗在95%的置信區間進行,當得出P 值<0.01 時差異顯著。如下圖所示P 值為0.004 說明兩班語法成績差異顯著—實驗班成績提高明顯,體現了混合英語語法教學模式的效果。
在實施混合式英語語法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建設網絡平臺資源優化了英語課程結構,促進了相關系列研究課題的產生。課題研究的成果反作用于課程本身,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大學英語》目前已成為我院點擊量和使用量最高的混合式課程,充分提高了英語學科在學院的地位。
混合模式用于英語語法教學改變了傳統語法教學的固有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在建設資源的過程中,教師的信息化水平、科研水平也大幅度提高,英語課程也得到了整改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