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烈英
聯合國的設計者們起初希望該機構至少能維持世界和平50 年,這一初衷顯然已經實現。除了和平與安全,聯合國75年里還在消除殖民主義和種族隔離、推進國際法建設、促進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核心作用。
1920 年成立的國際聯盟是全球性政治安全組織的首次嘗試,其擁有“憲法”(《國際聯盟盟約》)、常設機構(設于日內瓦的總部)以及專門的工作人員,但因普遍性和權威性不足(美國未加入),加上機制設計方面的先天缺陷,最終走向失敗。不過,國際聯盟留下的“遺產”是豐富的,如世界性論壇模式、較為完整的機構設置等,都被后來的聯合國所借鑒。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美國、蘇聯、英國、中國、法國等反法西斯國家戰勝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而告終。二戰中的戰勝國痛定思痛,決心通過國際合作,以免后世再遭戰禍。新的國際秩序在二戰還未結束時就已經孕育。
1941年6月,英、美、法等國代表在倫敦發表《圣詹姆斯宮宣言》,提出了維護和平、制止侵略和促成國際合作的原則。1941年8月,美英發表《大西洋憲章》,促進了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1942 年1 月1 日,中、美、英、蘇等26 國代表在華盛頓簽訂了《聯合國家宣言》,并第一次使用“聯合國”一詞。1943 年10 月30 日,中、美、英、蘇四國在莫斯科發表《普遍安全宣言》,聲明有必要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1944年8月至10月,蘇、英、美三國和中、英、美三國代表先后在華盛頓的敦巴頓橡樹園舉行會議,提出了組織聯合國的方案,并擬定出《聯合國憲章》的基本輪廓。1945 年4 月25 日,中、美、英、蘇共同召開舊金山制憲會議,世界上50個國家的代表與會。這次會議上,《聯合國憲章》的起草工作完成,確定將聯合國總部設在紐約。6月26日,50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聯合國憲章》。波蘭不久后也簽署了《聯合國憲章》,因而成為聯合國51 個創始成員國之一。10 月24 日,《聯合國憲章》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
聯合國的首要功能是捍衛人類和平,避免世界大戰再度發生;人權是聯合國事業的三大支柱之一;聯合國為推動全球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聯合國是制定國際法和國際規范的主要機構;聯合國致力于文明間對話。
當前,隨著民粹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和地緣政治局勢的愈發緊張,聯合國的權威遭遇挑戰,各國以聯合國為核心處理國際事務的共識正在減弱。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絕不允許國際政治退回到叢林法則狀態,仍需維護《聯合國憲章》精神,增強聯合國權威,維護聯合國體系所確立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