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蓁
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
春末夏初雨水多,很多地區出現強降雨,而芝麻根系淺、耐旱、忌濕怕澇,若是雨水多土壤濕度大,芝麻根系呼吸性會變差,造成生長緩慢,導致芝麻產量降低、品質變差。因此,對于種植戶來說,做好芝麻澇害預防工作很重要。
在芝麻苗期至開花前,植株小且葉片少,對水分的需求較少。轉入開花結蒴果后,進入植株生長和營養生長的旺盛時期,所需的水分、養分多。至芝麻封頂后,植株逐漸衰老,需水量逐漸減少。
芝麻遭受澇害后,幼苗葉發黃,植株矮小,生長緩慢,開花期輕則秕粒增多,易出現植株早衰。嚴重時在驟雨猛晴后出現葉片萎蔫,植株不能恢復生長,逐漸枯死。據觀察,一般在苗期至初花期、封頂至成熟期受澇害后容易出現死棵,在苗期容易發生枯萎病導致死棵,后期容易發生莖點枯病。
芝麻根系淺,初花期會大量生根,側根和細根分布在距地面15 cm的土層。若是側根和細根處于漬水環境中,此時大量雨水積于表土,導致土壤缺氧,芝麻根系被迫無氧呼吸,造成根系受損。
春末夏初雨水多,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等地,一年的降雨量大多集中在5—9月,芝麻苗期至初花期,旬降雨量大于150 mm,盛花期至收獲期旬降雨量大于300 mm,均會造成澇害。
種植戶將芝麻種在排水不良、地勢低洼的地塊,并且未合理修建排水溝。
選擇比較耐澇、抗病性強的芝麻品種,并選擇地勢比較高、土壤疏松的田塊種植芝麻。播種前要平整土地,實行“三溝”配套,雨后要清溝(清理溝中雜草及土塊)。在芝麻盛花期,如遇大降雨,要在最短時間內排出田間積水,盡量縮短澇害時間,減少損失。
增施有機肥,有機肥不僅營養全面,使芝麻長勢旺盛,而且能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透氣性、透水性,起到防澇的作用。
對于受到澇害的芝麻地塊,種植戶要及時排出積水進行中耕,增加土壤透氣性,提高地溫。若芝麻植株較高,無法中耕,要及早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溶液等,并加入殺菌劑、殺蟲劑,謹防病害發生。此外,種植戶還應施肥以補充土壤養分,追肥以氮、鉀為主,適量配施磷肥,增強作物的抗澇性。
在芝麻生長的中后期出現澇害,種植戶可以使用生長調節劑,噴施50~200 mg/kg的細胞分裂素、蕓苔素內酯或碧護,可以緩解澇害,提高芝麻產量。
遭遇澇害的芝麻即使植株未出現異常,種植戶也要重視中耕、追肥施藥。因為受積水的影響,芝麻抵抗病蟲害的能力降低,一旦出現病蟲害,很容易快速蔓延,出現死棵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