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建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統(tǒng)帥性、前沿性、實用性的課程。作為一門課程,它涵蓋和統(tǒng)領學科課程之外的德育實踐、科技教育、專題教育等諸多領域,培養(yǎng)學生個性特長;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它可以是學科內主題探究性學習,也可以是跨學科的深度綜合性學習,能推動學生進入學科課程學習的高級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旨歸,這是一門看似無用、實則大用的課程。
自2002年新課程實施以來,筆者所在的學校一直在努力推進這門課程的校本化,積累了多方面的經(jīng)驗。學校設立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fā)為方向的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承辦過江蘇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推進會,接待了浙江大學初中名校長班、南京師范大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國培班、揚州大學西部特級教師國培班等學員,學校的課程實施經(jīng)驗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以下是筆者基于學校實踐層面的幾點思考。
頂層設計主要包含4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校在辦學中闡述課程的定位,明確課程的價值追求,以及它在學校整個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二是根據(jù)所處學段,分析學生的成長需要和心智特點,進行學程設計,闡明課程學習的心智模式、實現(xiàn)路徑;三是規(guī)劃教學內容,把科學研究的方法、人格培養(yǎng)等要求,融于具體的活動和教學設計中;四是確定學校教學的核心目標、學期目標,研制具有操作性的評價體系。
機制創(chuàng)新同樣包含4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研組人員的組建。學校根據(jù)課程特點,抽調一部分骨干教師,多學科教師共同參與,組建一支有相當實力的教師隊伍,像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教研組一樣進行校本研修和管理。在可能的情況下,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來,大班授課時,可同時安排2~3位教師進班,一位主講,兩位輔助。二是課程目標、實施細則、評價機制的系統(tǒng)規(guī)劃,形成明晰的制度。三是課時安排。一切學習都是建立在時間基礎之上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既要有統(tǒng)一的教學活動的指導,也要有突破教室和課時學習的特殊要求,需要學校管理部門根據(jù)實際情況,幫助教師靈活調整時間,形成常態(tài)化的管理辦法。四是師生獎懲制度。要建立具體細致的師生考評獎懲辦法。為了加快課程推進速度,學校可以設立校長特別獎,表彰在課程實踐中表現(xiàn)突出的師生。
真正能推動課程發(fā)展的是廣大教師實踐的勇氣。只有在具體的課程實踐中,我們才能全神貫注于面臨的困難,創(chuàng)新性地推進課程的校本化。新課程改革會有社會環(huán)境、考試評價等方面的干擾,常常能聽到某些學校關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宏偉規(guī)劃,但鮮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實踐表現(xiàn)。可以說,實踐探索是形塑課程生態(tài)、推動課程發(fā)展的最重要的一環(huán)。
課程實施的首要問題是觀念的變革。我們需要建立起新的課程文化,鼓勵師生投入到課程中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在國家課程改革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因為它對學生升學沒有直接影響,多數(shù)學校缺乏迫切性,不肯在這門課程上投入太多。
筆者所在學校在多年的課程實踐中,積累了許多生動的案例。比如,有這樣一位學生,他由于對QQ游戲里的搶車位游戲著迷,慢慢了解了一些車型的性能、價格等信息,這讓他開始了對汽車構造的研究。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的關注和指導下,該生買了一些汽車方面的專業(yè)書籍自己研讀,嘗試做一些科學實驗,如擾流板的作用、發(fā)動機的結構……他探索著汽車這個神秘的世界,被同學稱為“汽車狂人”。他總是充滿信心地說:“我一定要造出一輛世界一流的中國品牌的汽車。”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許多學生投身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展開研究,涌現(xiàn)出不少“汽車狂人”“昆蟲專家”“催眠大師”。這些看似粗淺的研究,可能會為孩子打開他一生的機遇之門。在這些案例的啟發(fā)下,我們向全校師生提出了“走進研究,才是生命的開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為學生帶來充滿非凡可能性的未來”等口號式的課程文化,并不斷用新的案例和故事詮釋這樣的課程文化。實踐說明,只有形成某種積極的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才會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和重視。
當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文化離不開學校的整體文化。我們要盡可能地把學生的學習生活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規(guī)劃設計,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個結構中的結構,是一個系統(tǒng)中的系統(tǒng)。
我們學校在多年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了持續(xù)的校本化改造。我們主要開展了5個方面的工作,使課程得以常態(tài)化實施。
(1)制訂課程三年教學規(guī)劃。從整體上規(guī)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目標,借助這樣的規(guī)劃,使任課教師能夠明確各階段的教學在整個初中學段所處的位置及要達到的目標。有了一個整體而清晰的規(guī)劃,教師在實施具體的課程教學的時候,就有了較為明確的參照體系。
(2)制訂課程實施細則。制訂這份細則有兩個目標:一是使每個教師對課程教學做到心中有數(shù),教學工作得以主動而有序地展開;二是有利于進行新的思考和探索。細則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選題”“聘請輔導教師”“中期展示”“學生論文匯報”“班級網(wǎng)頁”“課題庫”“學習評價”等內容,主要在時間、標準、評價機構、獎懲等方面進行規(guī)范。比如“選題論證”這一部分,我們規(guī)定:第一步,學生闡述自己的選題和研究計劃;第二步,回答其他班級學生對選題和研究計劃提出的質疑;第三步,教師組成專家組對其進行點評。我們以10分制給每個課題打分,然后鼓勵學生對別的班級的課題進行提問,每提問一次可以獲得0.1的加分。這一下子就激發(fā)起了學生參與的熱情。
(3)制作課程評價手冊。沒有評價就沒有學習。如果對該課程的學期考評只有及格和不及格兩檔,就很難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逐漸改變了原先簡單的評價,而是以優(yōu)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檔來考評學生。嚴控優(yōu)秀比例,優(yōu)秀等級只授予課題研究取得成效、體驗深刻的學生,一般每班1~3人。對優(yōu)秀等級的學生,全校公示表揚,并由校長頒發(fā)證書。良好等級則授予那些表現(xiàn)積極、在課題研究中貢獻了智慧、有想法的學生,一般每班8~12人,給予物質獎勵。這一評價制度激發(fā)了學生投身課程的積極性。課程評價是一項復雜的課題,評價的內容、方式、標準不但要科學,而且要符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特別是要簡潔而高效,否則就會變成學生學習的負擔。我們學校花了5年時間,反復研討、試用和修改,最終形成了一套高效適用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手冊。
(4)開發(fā)校本教材。缺乏實用的教材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難點之一。經(jīng)過多年的醞釀和準備,學校開發(fā)完成了《初中研究性學習入門指導》校本教材,師生共用。教材既有嚴謹?shù)睦碚擉w系,也穿插了活潑、真實的學生研究案例。
(5)建立學生研究課題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選題對于學生研究的重要性。比如課題“中學生視力問題的調查和研究”,看似很有現(xiàn)實針對性,但對該課題專家們早有調查和分析,百度里有成百上千條的相關研究,這導致學生的探索空間變得很小。相反,我們要選擇的是一些能真正激發(fā)起學生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的課題。比如課題“使100元升值20%的研究”,特別能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社會生存能力,培養(yǎng)他們對金錢積極而健康的認識。鑒于選擇課題是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一項重要而困難的工作,學校設立了研究性學習課題庫,對每個學期開展得比較成功的課題,進行收集整理并進一步凝練,存儲進學校的課題庫,今后供更多的學生參考使用。截至上學期,學校已累計收集整理了180多個課題。
在所有的學科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最吸引學生的,因為每一段指導或每一堂課,都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神奇之窗,成為學生生命中一種異乎尋常的經(jīng)歷。在這背后,教師要篩選成千上萬條的信息,要調動起自己的智慧、資源和關系,極其考驗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及價值選擇。對于那些沒有做好準備的教師來說,這樣的改變是艱難的,會有很多障礙。
另外,與其他學科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能靠說教,教師的專業(yè)化在于制訂計劃,進行組織和指導,并致力于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實踐能力。這對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
每個學校的辦學特質、教師資源、社區(qū)資源等都是不同的,這就決定了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課程打開方式。課程的實踐方式不同,課程的形態(tài)就會有所區(qū)別,各地各校就會形成多彩的、個性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個學校不管在教學內容上、實施途徑上有多大區(qū)別,都要遵循課程精神,保證課程內容的開放性、綜合性,學習方式的實踐性、研究性,課程目標要指向學生未來的、有意義的創(chuàng)造性生活。哪怕在課程實施的最初階段,都不能人為地降低課程要求。
所謂課程打開方式,就是學校要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課程實踐的方法、范式,并探索這種范式應用的邊界。從這個角度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是一項可以一蹴而就的行動,而是一種持續(xù)性的創(chuàng)新。我們要讓這種發(fā)現(xiàn)、發(fā)展、測試、進一步界定范式的過程時刻都在進行,而通常需要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才能構建起這些范式。學校、教師、學生在這樣一種課程緩緩打開的過程中,都會獲得成長,整個教育的生態(tài)也會由此發(fā)生實質性的變化。這才是我們期望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