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個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節奏都會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學中,音樂教師一定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及實際的音樂掌握情況,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啟發學生,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兒歌鋼琴伴奏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要想做一名合格幼兒教師,就要具備兒歌鋼琴伴奏能力。所以,本文就鋼琴教學中學生兒歌伴奏能力的培養進行論述,促使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提升幼兒的音樂節奏感,從而培養更多的音樂人才。
【關鍵詞】鋼琴教學;學生;兒歌伴奏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20-0157-03
【本文著錄格式】和海霞.鋼琴教學中學生兒歌伴奏能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20,10(20):157-159.
前言
鋼琴課是音樂教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要想學好音樂就必須會彈奏鋼琴,主要因為鋼琴是音樂的輔助工具,它可以讓音樂更加優美、動聽。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改革,兒歌鋼琴伴奏逐漸成為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必學課程,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兒歌鋼琴伴奏能力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演奏出孩子所喜歡、所需要、所熟悉的兒歌,進而為未來的工作奠定基礎。
一、鋼琴教學中學生兒歌伴奏能力培養的相關價值
傳統的音樂教學是以教師為核心,尤其是鋼琴教學,教師以一種固定的彈奏模式傳授學生學習,這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無法提起學習興趣,而且難以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致使學生在學習中只能反復刻苦練習,導致彈奏出來的曲子不僅生硬,毫無生機、活力,而且還會出現彈唱不和諧的情況。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有效地控制伴奏速度與演唱速度,只有將伴奏和演唱速度保持一致,才能讓曲目更加和諧完整。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改革,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要以學生為主體,尤其是學前教育專業師范學生,作為未來的教育者,一定要注重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師范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師范學生具有較強的彈奏能力和技巧,才能更好地培育下一代學子。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師范學生的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運用簡潔、實用的方法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兒歌鋼琴伴奏能力,讓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靈活地彈奏兒童歌曲,只有這樣才能讓伴奏和演唱和諧融洽,進而讓音樂更加優美、動聽。
二、關于鋼琴教學中學生兒歌伴奏能力培養的思考
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兒歌伴奏能力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改革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要與時俱進的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同時,還要加強與學生之間地溝通交流,給學生預留練習時間,讓學生能夠自行發揮,從而讓彈奏的曲目更加優美、動聽。(2)強化實踐。很多學生因為實踐應用少,導致上臺表演出現膽怯的心理。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定期舉辦兒歌彈奏比賽,也可以和幼兒園進行合作,讓學生提前感受崗位實踐,讓學生到幼兒園真正站到幼兒身邊,實地感受教學過程,以此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進而為今后的崗位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3)注重伴奏能力與演唱能力的結合,只有將伴奏和演唱保持一致,才能讓曲目更加和諧優美。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只注重學生的彈奏能力,沒有注重曲目演唱節奏與彈奏節奏和諧融洽,就會讓曲目出現混亂的情形。只有讓兩者緊密相連,相互依存,才能將兒歌曲目所要表達的情感表達出來,進而引發彈奏者和演唱者的感情共鳴。
三、鋼琴教學中學生兒歌伴奏能力培養的教學實踐分析
(一)掌握鋼琴演奏技巧是彈好鋼琴伴奏的前提條件
傳統的鋼琴教學是以教師講解示范為主,傳統固定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跟著彈奏模仿,沒有一絲創新,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彈奏的音階、和弦等基礎知識,在基礎知識扎實的前提下,讓學生根據掌握的彈奏技巧進行反復練習,在練習的同時在心里對彈奏曲目進行構思創新,進而提升鋼琴伴奏能力。如:多樣性手指觸鍵彈奏、踏板的合理運用、控制鋼琴伴奏的節奏和速度等。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滲透以下幾種伴奏技巧:(1)掌握多變的觸鍵方法.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手臂、手指及手腕之間的配合,讓學生明白不同的音色可以通過觸鍵的方法來表達,但這種方法不僅要求要掌握音樂的節拍,還要學生能夠做到兼顧合作,只有這樣才能讓彈奏的曲目達到最佳效果;(2)熟練運用踏板。要是踏板運用適當,就會讓演奏更加生動、優美,不同的音樂其踏板的使用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不同曲風的踏板使用;(3)把握彈奏的速度和節奏。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速度和節奏,因此,教師在鋼琴彈奏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控制自身的彈奏速度和節奏,而且還要迎合演唱者的速度和節奏,只有這樣才能讓伴奏和演唱保持一致。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和督促學生欣賞不同風格的兒歌曲目,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不同曲風的彈奏。
(二)用創新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兒歌伴奏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彈奏技巧,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教師在鋼琴實踐教學中進行分組教學,主要是因為每個學生學習理解能力不同,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展開不同層次且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不僅能實現教學目標,而且還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所學。(2)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在掌握所學彈奏知識技能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堂試驗教學,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加深鞏固所學內容,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學生要想彈好鋼琴伴奏,不僅要熟練掌握彈奏技巧,而且還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感受彈奏曲目的魅力,進而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欣賞水平。如: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根據兒歌判斷曲目的音階構成,學生在聽曲目的過程中就會無形中增進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進而讓學生加深對曲目的理解和認識。(3)培養學生鋼琴伴奏技巧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彈奏技能的熟練度,而且還能提升學生的即興鋼琴伴奏能力。如:教師可以給學生一首兒歌,讓學生自己選擇伴奏類型,通過彈奏表演競賽,激發學生的創新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切身感受音樂的魅力,進而更好地學習音樂。
(三)良好的鋼琴修養是彈好鋼琴伴奏基礎條件
音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演奏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鋼琴伴奏能力,進而讓學生感受鋼琴伴奏的魅力。好聽的曲目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要是教師在教學中只是一味讓學生反復練習自己覺得可行的曲目,不讓學生參與課程曲目選擇,就會讓學生覺得課堂枯燥乏味,沒有一點學習的激情和欲望,致使學生學習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而且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選取學生受歡迎的曲目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積極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翱翔在音樂知識的領域中,進而更好地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鑒別能力。
四、鋼琴教學中學生兒歌伴奏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實踐應用
音樂在幼兒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主要是因為幼兒教師無論是在日常游戲活動中還是在教學中,都離不開音樂的輔助,因此,兒歌鋼琴伴奏逐漸成為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必學課程,但在實際教學中,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忽略實踐應用的重要性,而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作為未來的教育者,必須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才能擔當此任,要是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實踐應用能力不夠好,不僅會嚴重影響自身的就業問題,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的學習
(二)教學形式單一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校采用的是集體課形式,集體課授課模式雖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省教師重復勞動力,但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弊端,如: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集體課授課模式嚴重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統一的教學內容,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強,可以跟上教師的節奏,有的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弱,跟不上教師的節奏,時間一長就會越積越多,久而久之,就會使班級學生的水平差距越來越大,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后續課程,而且還會導致課堂效率極低。
(三)教學考核不全面
考核是檢驗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很多學校都是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考核的標準,鋼琴伴奏教學也不例外。在進行鋼琴伴奏考核時,大多以現場彈奏的形式進行考核,教師根據現場表現進行打分,這種考試形式單一,缺乏全面性和公平性,并不能很好地將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全面展示。有的學生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表現較好,而在現場考試因為過度緊張導致發揮失常,有的學生平時表現不是很好,但因為考試時學過的曲目,完全屬于為了考試突擊學習,這種考核模式不具真實性、公平性,進而無法有效評定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
五、提升鋼琴教學中學生兒歌伴奏能力的方法
(一)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教師可以圍繞培養實用性和應用型人才展開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可以根據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1)巧妙結合,高效練習。鋼琴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要是速練速成不可能,需要長時間累積才能掌握其技能,所以,苦練基本功是提高鋼琴伴奏能力的前提,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要想提高自身的兒童歌曲伴奏能力,就要長時間的反復練習,但是,怎樣才能讓學生實現高效練習呢?為此,教師可以在日常鋼琴教學的基礎上適當加入移調的基礎,讓兩者相融合,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彈奏方法,而且還能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鍵盤位置,進而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2)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教材的選擇,教材內容一定要與時俱進,并且其內容一定要與幼兒崗位相連接。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歌曲和弦編排及伴奏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力和創造力。
(二)構建科學、高效的兒歌伴奏教學形式
為了促使教師在教學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集體課、個別課及小組課等形式進行授課,這種授課形式不僅可以縮短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而且還能讓每個學生學到所學知識。進而打造高效課堂。具體做法如下:(1)集體課。可以在講授理論知識時采用集體課,這樣可以有效節約時間,提高效率。(2)小組課。在講授鋼琴彈奏的技能及方法或者學習中出現問題時,可以采用小組課的形式進行授課,采用這種授課方式,可以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學到所需,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3)個別課。這個授課方式適用于任何學生,主要是對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個別指導,進而幫助學生解決彈奏中的問題.這種授課方式不僅能增進師生感情,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三)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方法
可以通過以下幾點構建多元化評價方法:(1)進行多樣化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合奏等形式進行實踐。小組實踐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補,彌補自身的不足之處,另外,教師還可以舉行彈唱比賽或者舉辦校園晚會等,促使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進而提高學生的鋼琴彈奏能力。(2)設計多元化教學評價方法。為了讓評定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更具有效性、真實性、公平性,學校可以將平時考核、過程考核及期末考核進行有效融合,形成多元化教學評價。在平時考核中,不僅要包括學生的課堂表現,還要包括學生的課下作業完成情況;過程考核,教師除了現場考核外,還可以通過網絡讓學生將自己彈奏的過程錄制下來,然后傳到校園學習網或者班級群中,這樣不限場地的考核,不僅可以節約時間,還可以讓教師和學生隨時觀看,大大增強了教學時效性;期末考試,教師可以將制定考核曲目從一首變為兩首,在考核過程中,讓班級學生及其他任課教師集體參與評分,進而促使考核更具真實性、公平性。
六、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兒歌鋼琴伴奏逐漸成為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必學課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兒歌鋼琴伴奏能力,但由于教師在教學中仍然存在缺乏實踐應用、教學形式單一、教學考核不全面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要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構建科學、高效的兒歌伴奏教學形式,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兒歌鋼琴伴奏能力,進而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
參考文獻
[1]盧璐.論有效教學在高師學前專業鋼琴課中的運用重點探尋[J].黃河之聲,2019(24):104.
[2]湯佩瑩.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歌曲創編與即興伴奏課程教學改革的構想[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23):181-182.
[3]黃露雅.幼教鋼琴即興伴奏和聲課的難題與解決措施[J].黃河之聲,2019(21):80.
[4]娜荷芽.高校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3):81-82.
[5]趙芳.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兒歌彈唱集體課教學研究[J].農家參謀,2018(24):154,160.
[6]賈玉婧.關于學前教育專業鋼琴伴奏教學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7(1):253.
作者簡介:和海霞(1978—),女,山西晉城,教育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及鋼琴教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