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晴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教育教學愈加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所謂“綜合素質”,即雄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完善的思想品格,兩者缺一不可。小學美術學科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都有良效。因此,小學美術逐步引起了大家的重視。鹽城大豐是一座被譽為“麋鹿故鄉”的城市,她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一處天然的美術園地。以挖掘本地鄉土資源為切入點,針對如何發揮當地的地理優勢豐富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提出幾點淺薄的意見,以供各位同仁參考。
關鍵詞:農村;鄉土資源;小學美術
農村美術教學雖沒有過多的現代化設備和儀器,但是卻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而這種優勢在美術教學中體現得更為明顯。美術講究“戶外寫生”,戶外空曠、寧靜的氛圍,對于激發人的創造靈感、繪畫靈感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農村小學美術教師決不可忽視這一巨大的教學優勢,要將當地自然資源以及鄉土文化與美術教學完美融合,豐富小學美術課堂,在培養學生美術興趣、美術技能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受到“麋鹿文化”的熏陶,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使他們樹立文化自信,以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實物教學,提升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實物教學是美術教學中一種最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小學生生活閱歷淺,認知系統并不完善,在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的時候,他們更多的是依靠模仿去完成。小學生擁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在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便可以將一些美術課能用到的實物搬到課堂,從而刺激學生的形象思維,有效地開展“比著葫蘆畫瓢”的美術活動。
例如,在教學“各式各樣的椅子”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椅子的結構以及功能,筆者就從辦公室、后勤部借來了兩種不同材質、不同形態的椅子。在實際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首先觀察椅子的形狀,接著讓學生親身感受不同材質椅子的舒適感,從視覺以及觸覺等方面調動學生的感官,更直接地激發學生的繪畫靈感,讓每個學生在比照實物的基礎,加上自己的感受進行繪畫、表現,從而有效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二、室外教學,挖掘當地鄉土優勢
筆者任教的學校東起黃海,西臨淮安,南連南通,北望連云港,獨特的地理方位輔以溫潤的季風氣候,使當地擁有豐富的樹木物種。因此,在教學與樹木有關的內容時,筆者都會盡可能地將課堂轉移到廣闊的室外或者鄰近的郊野。讓學生深處鄉土氣息的包圍中,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讓他們感受鄉土文化的熏陶,體會大自然的藝術美。
例如,在教學“春天的色彩”一課時,筆者就將課堂轉移到了郊外的田野當中。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寶塔形的銀杏樹、雞爪槭樹苗以及五顏六色的花朵,讓學生直接感受鄉土氣息的熏陶,以描繪這些特色樹木的方式來表達家鄉不同尋常的美,從而讓家鄉的美定格在學生的作品當中,提升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制作學具,學會變廢為寶
美術作品的品質不在于所用墨、畫筆以及畫板等外在材料的昂貴和品質,即便是一枝樹枝、一片松散的沙地,只要心中有畫,用情之處便是一幅佳作。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筆者尤為提倡“變廢為寶”,自主制作教具和學具,既能貫徹節約資源、廢物利用的思想,又能培養學生創造性地利用材料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美術創造力。
以葉貼畫為例,在日常美術教學中,樹葉其實是一種寶貴的資源,隨處可見。在引導學生收集樹葉的時候,學生經常會出現以下幾種問題:(1)只收集美麗的樹葉;(2)習慣性地搜集大量的樹葉,面對大量的樹葉無從選擇,導致大量的樹葉沒被利用,成為垃圾。這些顯然違背了“變廢為寶”的教學主旨。想要真正體現“變廢為寶”的教學意義,教師就應在授課之前引導學生對自己想做的作品進行簡單的構思,大致確定創作中需要什么顏色和形狀的葉子,以便有意識地、有針對性地尋找合適的葉子。
四、畫悟交融,讓文化得以傳承
一個優秀的美術家從來不缺少思考,這也是眾多繪畫大家得到大眾認可的重要原因。當然,一幅美術作品能被世人接受,肯定是具有共性的,但是創作卻又具有一定的個性,以個性成就共性其實是不沖突的。因此,筆者一直有一個宏愿,那就是以鹽城之地為畫板,以麋鹿之鄉為背景,引導學生創作出一幅具有人文情懷的佳作,讓文化永存于藝術世界,從而引導學生做文化的傳播者,使這一珍貴的文明得以傳承。
2019年暑假,筆者就組織全班學生來到了大豐麋鹿保護區,在當地保護區人員的帶領和介紹之下,筆者和學生都有幸與這一珍貴物種有了近距離的接觸。在相關人員的介紹下,學生了解了麋鹿的發展歷史,了解了大豐市為保護麋鹿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文化就是一種能夠激勵創作靈感的力量,學生在文化的熏陶下,通過對麋鹿水中嬉戲、林間散步以及翻越山丘等畫面的觀察,將一幅幅具有文化氣息的作品交到了筆者的手上。美麗的麋鹿之鄉,充滿藝術氣息,學生深受熏陶,美術技能和思想境界都得以有效提升。
總之,借助鄉土資源優勢來提升美術教學有效性已成為一種常態,一名合格的農村美術教師應當明確自身教學職責,深度挖掘當地的地理優勢、文化價值,使其與美術教學巧妙融合,讓學生在鄉土氣息濃厚的美術園地得到美術技藝的提升,同時也能激勵他們做文化的傳播者、文明的傳承者,從而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貴云.利用鄉土資源開展農村小學美術活動課程初探[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五)[C],2019.
[2]周冰.傳承鄉土擴展視野:小學美術鄉土資源擴展的實踐探討[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論文集(卷三)[C],2018.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