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穎
摘 要:我國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以人為本,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根據教材知識點構建高效課堂,不斷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是教師教學不斷追求的教學目標?,F代教學理念中,要想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師就要創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知識內容自主進行學習與探究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以人為本
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應秉承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展開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應當不斷挖掘教材中重要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擁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對學習的知識內容主動進行探究與創新。教師在設定教學方案時,應當將學生的興趣愛好考慮在內,所安排的教學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參與性,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主體,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構建高效語文教學課堂。
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按照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展開教學,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設定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尊重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學生構建良好的溝通方式,學生就會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就能得到充分調動,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保障。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中《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輔助,在課堂中播放西沙群島的視頻,學生被視頻中美麗的景色所吸引,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根據視頻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在課文內容中尋找答案,促進學生對知識內容主動探索,學生對問題主動思考,學生的思維得到培養。學生之間可以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小組之間互相幫助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其自主學習意識得到培養。
二、樹立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良好的問題意識更利于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知識內容產生問題并進行探究,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更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知識內容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在情境學習中產生問題[2]。學生在學習時,應當提高主動思考的能力,有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在課堂中遇見難題,應當及時與教師交流,教師也應當及時給予指導,活躍課堂氣氛,進行情境創設,以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小學語文高效教學課堂得以構建。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中《我是什么》一課時,教師根據課文內容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你覺得你是什么呢?然后,根據課文中的事物,分配給學生不同的角色扮演,如有的學生是“雨”,有的學生是“云”,有的學生是“雹子”,然后這些學生每人一句讀課文,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在講解完該文章時,學生會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們是云彩呢,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問答,講解什么是擬人手法,教師還可以拿學生喜歡的小動物舉例,讓學生運用擬人手法用小動物舉例,如我是一只小狗,可以每天看家護院,防止小偷,為家庭做貢獻。通過擬人手法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夠樹立學生的三觀。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與學生共同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課堂學習更為積極主動。問題意識能夠高效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讓學生更為深入地掌握學習內容,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教學,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十個手指長短不一”,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且性格喜好都各不相同,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喜好規劃課堂教學內容,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挖掘學生的優點重點培養,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充分展示自身的特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高效完成學習內容,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水平。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分別布置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中更為高效地掌握知識內容。教師在課堂布置任務時,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分別布置不同學習難度的學習任務,可以分為基礎內容、拔高內容、擴展內容等,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及完成度布置課堂任務,當學生完成后,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四、注重閱讀和訓練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注重閱讀和訓練相互結合,以激發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提高探究能力為基準,讓學生能夠主動對語文知識進行探究,從而高效掌握語文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與理解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將閱讀和訓練相結合,讓學生通過閱讀對課文產生自己的理解與認知,在分析課文內容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另外,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學生單純進行閱讀學習,聽、寫、說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也得不到提高。故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將閱讀和訓練相結合,讓學生能夠高效將所學習的知識內容運用到生活中,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有所提高。
通過上文可知,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據新課程改革中的內容制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間和展示自己的平臺,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所提高,小學語文高效教學課堂得以構建。
參考文獻:
[1]凌淑芳.如何在反思中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7(3):573-574.
[2]馮廷忠.試論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7(15):9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