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君
(錦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以案例為基礎(Case Based Learning,CBL)的討論式(Seminar)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一種教學模式。Seminar CBL在我國醫學院校被廣泛應用,其以臨床病例為引導,授課方式以討論為主,在注重分析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圍繞病例進行研究、討論并回答一系列問題,最終達到讓學生理解知識并靈活運用的目的。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將學生作為主體開展討論式教學[1-2]。將Seminar CBL+PBL教學模式應用于全科醫學概論社區見習中,以期提高學生表達、交流、時間管理及自主學習能力,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選擇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在社區基地見習的4個班(100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兩個班學生(50人)為對照組,其余兩個班學生(50人)為研究組。對照組男生22名,女生28名;年齡20~22歲,平均(20.8±1.0)歲。研究組男生21名,女生29名;年齡20~22歲,平均(20.2±1.2)歲。兩組見習生在性別、年齡等資料方面比較未見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教材選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全科醫學概論》2016版,兩組采用相同的教學大綱,理論內容由同一名教師全程統一講授,每周2學時,總計20學時;見習內容及進度均依照見習大綱進行設置,兩組均在同一個社區基地見習,每周4學時,總計16學時,由同一名帶教教師帶教,但是兩組帶教模式不同,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研究組采用Seminar CBL+PBL教學模式。理論及見習教學結束后,搜集兩組對課程的認知、自我評價、教學滿意度及考核成績等方面的資料,評價兩種不同教學模式在全科醫學概論社區見習中的應用效果。
理論教學中,從緒論—全科思維—個人、家庭、社區健康照顧—常見健康問題全科處理等方面進行講授,使學生了解全科醫學、全科醫療及全科醫生,掌握全科醫學基本原則、全科醫生思維方法及溝通技術等。通過理論部分學習,使學生掌握全科基本理論及基本知識,為社區見習及實習奠定理論基礎。
社區見習時,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由社區基地全科醫生負責傳統式帶教,講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常見疾病、處理方式及診斷治療方案等。研究組則采用Seminar CBL+PBL教學模式,由社區基地同一名全科醫生進行帶教,其以社區基地具體案例為引導,結合《全科醫學概論》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進行互動式教學,使學生得到正確的引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3]。PBL教學以問題為基礎,在每次見習課前,帶教教師要準備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指導學生提前準備好資料,在見習課上與同組學生討論,找出答案,之后帶教教師總結,并針對討論過程中學生對結論有質疑或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解答。將CBL+PBL教學模式聯合應用于討論式(Seminar)教學中,可以彌補傳統見習教學的不足[4],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及探究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比較對照組與研究組對全科醫學概論的認知,包括開課前態度(感興趣、不感興趣、說不清)和結課后認知(有必要、沒必要、說不清)。比較兩組見習生課前自我評價情況(課前準備時間≥2 h、課前資料準備充分)[5]。利用問卷對兩組進行教學滿意度調查,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90分表示非常滿意,70~89分表示滿意,≤69分表示不滿意[6]。統計兩組理論成績、見習成績、綜合成績,所有考核均以100分為滿分,得分高則表示成績理想。
應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關于開課前態度,研究組中選擇感興趣的學生占比高于對照組,選擇說不清的學生占比低于對照組,兩組對全科醫學概論的認知情況有顯著性差異(P<0.05);關于結課后認知,研究組中選擇學習全科醫學概論有必要的學生占比高于對照組,選擇沒必要的學生占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對全科醫學概論的認知比較[n(%)]
就課前準備時間≥2 h、課前資料準備充分項目,見習生進行自我評價,研究組自我評價結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課前自我評價情況比較[n(%)]
研究組對Seminar CBL+PBL教學的滿意度為9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3)。

表3 兩組教學滿意情況比較
研究組理論成績、見習成績、綜合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 4)。
表4 兩組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4 兩組考核成績比較(±s,分)
理論成績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組別 見習成績8 8.2±1.8 7 9.6±2.5 9.4 8 5 0 0.0 0 2 0 8 6.9±4.8 8 1.2±2.9 5.1 4 9 7 0.0 2 3 2綜合成績8 7.9±3.2 8 0.7±2.2 7.2 9 3 4 0.0 0 6 9
全科醫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的臨床二級學科,其將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人文學科等內容進行整合,在社區基層醫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7]。全科醫學自被引入我國后,得到了迅速發展,其教育體系逐步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日趨成熟,全科醫生隊伍逐步壯大,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8]。但全科醫生的技能水平仍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基層百姓,做好百姓的“健康守門人”工作。而這就要求加強對醫學生全科技能的培養,提高社區見習教學質量。因此,轉變教學觀念,開展全科醫學社區見習教學模式改革意義重大。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先集中講授、再觀摩的傳統教學模式,而研究組采用Seminar CBL+PBL教學模式。研究結果表明,Seminar CBL+PBL教學模式在社區見習中的運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對全科醫學概論課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課程的認可度提高了,對課程更感興趣了;該模式下學生課前準備更充分,自主學習和探究時間更多,課堂見習認真,討論充分而深刻,團隊協作意識增強了。此外,研究組學生理論成績、見習成績、綜合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同時研究組教學滿意度非常高,說明這種立足于社區見習的Seminar CBL+PBL教學模式,可有效提高教學實效,提高見習生全科基礎技能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PBL教學以問題為基礎,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全科醫學和社區衛生服務的理解。通過帶教教師的啟發與操作示范,學生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減少無目標或盲目性學習行為,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分析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全科醫學思維與基礎診療能力。
綜上所述,將Seminar CBL+PBL教學模式應用于全科醫學概論社區見習,可活躍見習課氣氛,培養學生全科醫學思維,提高學生對全科醫學的認識與教學滿意度,最終提高社區見習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