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檔案局 河北廣播電視臺

編者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河北省檔案局與河北廣播電視臺共同推出60集微紀錄片《世說新語 檔案百年》。該片是一部通過翔實的檔案史料、鮮活的故事脈絡,真實再現河北百年革命風云的點睛之作,一經播出,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為了進一步擴大該片的社會影響力,本刊連續刊載該片腳本文字及圖片以饗讀者。
主持人:
保定阜平縣,是一塊英雄的土地。1931年7月,剛剛建立的北方第一支紅軍武裝——中國工農紅軍二十四軍進駐阜平,在這里成立了北方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阜平縣政府。這在北方革命史上是永遠值得紀念的歷史事件。
雖然阜平縣蘇維埃政府的存在只有短短半個月,但放眼歷史的長河,它卻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為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播下了一顆不滅的火種。
短片解說:
1930年5月,蔣、馮、閻軍閥混戰,以馮、閻失敗告終。倒蔣的高桂滋部,退守山西平定。廣大士兵生活困苦,軍心渙散。于是,中共山西特委認為時機已到,決定在該部發動武裝起義,由谷雄一領導這次行動。
專家解說:
1931年4月,山西特委派軍委書記谷雄一到平定作起義的準備工作。7 月4號,高桂滋及其屬下的3 個團長都動身去北平給高的父親祝壽,這無疑是起義的良機,谷雄一宣布了起義決定。
7月5日的早晨,起義部隊經過一夜戰斗,總計拉出了一千一百多人,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赫光為軍長,谷雄一為政委。起義部隊撤離平定后,經過轉戰,20日,攻下阜平縣城。
短片解說:
阜平縣城本是商賈云集、物資豐盈,但由于軍閥混戰和地主豪紳的掠奪,阜平當地百姓生活十分艱難。紅二十四軍到達后,決定在做好迎敵作戰準備的同時,把部隊工作的重點放在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建立蘇維埃政權方面。
專家解說:
當時蓋有紅軍鮮紅印章的布告和標語傳單貼滿大街小巷,還召集了群眾大會,宣布開倉放糧,谷雄一當時的講話是這樣說的:“鄉親們,你們知道這糧食是誰的嗎?是你們種田人的!是窮人用血汗換來的!我們工農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是為窮人打天下的。我們要把你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還給你們,以后還要平分土地,實現耕者有其田。”
短片解說:
對于這次放糧,天津《益世報》曾寫道:“這一回分得糧食的約有兩千余人,四鄉百姓,聽到分糧消息,皆扶老攜幼,紛紛來城,如此三日,城內倉庫所存的三百余擔谷米,一發而盡。廣大群眾歡天喜地,齊聲歡呼: 我們的救星到了!”(圖一)
主持人:
凝心聚力,革命可成。1931年7月26日這一天,阜平縣城紅旗招展,人們喜氣洋洋,來自80多個村的群眾代表、城鎮的居民和紅二十四軍指戰員匯聚在舊縣衙門前,召開工農代表大會,宣告華北地區第一個蘇維埃政權——中華蘇維埃阜平縣政府正式成立,阜平縣城到處是一片熱血沸騰的革命景象。(圖二)
專家解說:
紅二十四軍及其創建的阜平縣蘇維埃政權,給了人民極大的鼓舞,把華北地區的革命斗爭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時也引起了反動勢力的極大恐慌和震動。軍閥混戰時,駐豫北、冀南一帶石友三一部在進攻北平時被東北軍擊敗,逃到冀西曲陽一帶。土匪出身的沈克見舊主子石友三大勢已去,便想投靠張學良。
短片解說:
張學良答應以新編第一師的番號收編沈部,但接納條件是“拿下阜平,消滅紅二十四軍”。
專家解說:
沈克詐稱投降紅軍,并派出代表向紅軍接洽。紅二十四軍信以為真,倉促決定對其收編,8月10日,谷雄一、赫光等親入“虎穴”受降,結果遭敵伏擊,谷雄一和其余20余人被俘,赫光等8人壯烈犧牲。隨即沈克占領阜平城,紅二十四軍撤離,阜平蘇維埃隨之失敗。
主持人:
阜平縣蘇維埃政府在中國歷史上僅僅存在了半個月,但它的影響卻是深遠的。此后,阜平地下黨組織領導群眾發動了一次又一次斗爭,為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進駐阜平、創建敵后抗日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