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鑫



關鍵詞稻瘟病;發生情況;防治措施
西南地區種植稻谷的面積在46萬hm2左右。四川發布的四川水稻栽種面積排名全國第7,水稻總產量排名全國主要稻谷生產省份第6。同時,四川稻谷種植農業合作社名錄顯示,四川稻谷種植合作社從2016年的1089家到2018年的2617家,3年間增加了1528家,增長率高達140.31%(圖1)。
2018年,10個超級水稻品種中,四川占比30%,標志著四川水稻從產量型向優質高產型跨越。四川省農業廳發布預測消息,2016年-2018年稻瘟病平均發生率為中等發生,局部偏重,預測發生病害秧田面積在20萬hm2左右,特別是2018年,全省19個市、州均發生稻瘟病,局部地區發生穗頸病尤為突出,比2017年同時期增加近500%,是自2008年以來第4個高病發年。發生的原因在于主要病害菌源充足、主栽品種抗瘟性不高、氣象條件總體有利于病害發生。
針對稻瘟病的發生,四川地區主要采用農業、化學、生物防治三管齊下的防治辦法,在水稻種子選擇、田間栽培管理和疾病控制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從近年來四川稻瘟病發生的趨勢分析入手,研究病害發生情況,為水稻稻瘟病綜合防治提供參考。
1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是由于真菌寄生引起的病害,在水稻收割后的稻草和稻谷上過冬,來年孕育發生的病菌孢借助風雨的傳播途徑將病菌帶到稻株上,從而侵入寄主向周邊細胞擴展,形成病株稻。稻瘟病嚴重爆發地區可造成水稻減產40%~50%。
2水稻稻瘟病的種類及發生原因
水稻種植生產的各個時間段都有可能會發生稻瘟病,特別是在育苗期、分蘗和抽穗早期最容易引起病菌的感染。主要可以分類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谷粒瘟等(表1)。
3四川省2016-2018年水稻稻瘟病發生分析
3.1四川省2016年-2018年水稻稻瘟病發生趨勢預報
四川省農業廳發布,2016年-2018年平均每年預計稻瘟病發生中等,局部地區偏重,發生面積20萬hm2左右,重點發生區域在四川盆地東北、中部(圖2)。
3.2四川省2016年-2018年水稻稻瘟病實際發生情況
2016年水稻稻瘟病呈發生面積大、擴展速度快、發生程度高、發病品種較多態勢。全省19個市(州)83個縣(市、區)都有病害發生,累計發生面積約4.78萬hmz,25個稻瘟病監測點調查,2016年病田平均病葉率為8.43%,比上年同期高12.7%,平均病株率為11.3%,比上年同期高10.3%,個別田塊出現化苗。
2017年四川省水稻稻瘟病發生范圍要比2016年有所減少。全省有18個市、州,82個縣、市、區發生水稻葉瘟,發生面積在8.4萬hm2。穗頸瘟病害主要在川南和川東,累計發生面積1440hm2,穗頸瘟平均病穗0.6%。
2018年受持續的降雨天氣等影響,全川水稻稻瘟病發生較重,19個水稻生產市(州)均發生稻瘟病。穗頸瘟的發生比較大,統計面積約為8533hm2,比2017年同時期高出近500%,是自2008年以來第4個高病發年。
3.3四川省水稻稻瘟病發生的原因
3.3.1品種抗瘟性低水稻品種本身的抗瘟性差異可以直接影響稻瘟病的發生。2018年,四川省農科院對全省172個水稻品種稻瘟病抗性檢測結果顯示:稻瘟病菌毒力超過50%品種,占參試品種54.43%,病菌有較強致病性。以上數據說明,四川的水稻主要品種的抗瘟性普遍不高,爆發稻瘟病的病害風險較高。
3.3.2氣候影響溫度和濕度對于稻瘟病發生有著直接的影響,溫度在25℃左右最利于稻瘟病病菌的繁殖,抽穗期平均氣溫較長時間在20℃以下水稻就會生育失調,抗瘟性下降。四川水稻的主要種植區域為盆地,盆地年平均氣溫15℃~19℃,7月平均氣溫25℃~30℃,年降水量1000~1300mm,霧大濕重,相對濕度高,這樣的氣候極易在水稻種植中爆發稻瘟病病害。
3.3.3病菌源充足隨著現代化農業的不斷發展,不斷推廣的免耕、機收、秸稈還田等導致了田間地頭殘留大量稻樁,加之田間雜草未及時清除等原因,給稻瘟病病菌提供了很好的寄存空間。常年累月的病菌累積為爆發稻瘟病提供了病源頭。
3.3.4栽培管理不當栽培管理不當及錯過稻瘟病防治最佳實效也是爆發稻瘟病的重要原因,例如施肥次數少、過于集中、肥料配比不合理、農戶自身對稻瘟病缺乏認識、防治藥物選擇不合理等,最終導致稻瘟病的爆發。
4水稻稻瘟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4.1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主要是采用改進傳統耕作技術,調節寄主與病源之間的關系,為植物聲場創造有利空間,從而控制病害的發生與擴散。
4.1.1選好品種水稻種植過程中,選擇優質、高產、抗瘟性強的水稻品種是一種既經濟又安全有效的措施,可以從源頭減少稻瘟病的發生。同時,要做到各個品種之間的搭配種植,切記大面積種植單一品種,要多采用混種,注意種植之間的密度和透光透氣性,要注重選育品種的不斷更新,輪換種植,從而減少該種植區域稻瘟病病菌對種植品種的適應,降低稻瘟病爆發的風險。
4.1.2做好田間管理要切實做好田間管理,水稻生長期要注重觀察水稻長勢,發現有病害發生要及時施藥防治擴散,清理病株。收獲以后要及時清理稻草,處理好病谷、病草,在下一個秧田期前消滅稻瘟病病源,給水稻生長創造一個有利的生長環境。
4.1.3掌握水肥管理強化水稻生長期的水肥管理,科學施肥,要把基礎肥施足,隨時觀察水稻生長情況,根據水稻長勢進行適當追肥。氮肥的使用要適當、合理,盡量避免氮肥偏施、遲施、重施,氮肥施多了會加重稻瘟病的發生,施少了會發生胡麻斑病,磷肥、鉀肥要按照配比參照科學施肥。田間要防止深水漫灌秧田和冷水灌溉秧田,遇到雨季時,要在雨后第一時間對秧田進行防水,要做到淺水插秧、淺水常灌,從而有利于水稻生長,提高秧苗抗病能力。
4.1.4加強監測預報四川目前已建立健全植保情報監測預報體系,組織全省涉農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實現了植保監測省、市、縣、鄉四級聯報,為科學防治水稻稻瘟病大面積爆發爭取了有利的時間。基層農技人員要指導農戶做好水稻生長情況巡查,對于易爆發病害的秧田要重點巡視,及時做好預防工作。
4.2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廣的防治手段,具有殺蟲快速、效果明顯、使用便捷、不受區域和季節限制的特點。四川稻瘟病重點危害為苗瘟、葉瘟、穗頸瘟,針對如何防止苗瘟和葉瘟,可觀察水稻3葉期到水稻分蘗時期秧田出現的病斑實施藥物防治,對于穗頸瘟的防治要及時主動進行預防。
4.3生物防治
隨著全球對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強化,生物防治水稻稻瘟病研究被視為水稻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確保水稻產量不減少的情況下,生物農藥防治水稻稻瘟病將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國家生物防治中專利“稻瘟、紋枯防治一次凈”在水稻稻瘟病和紋枯病防治中表現較好。
5結論
四川作為我國水稻生產的主要省份之一,水稻種植面積排名全國第7,水稻總產量排名全國第6。四川地區水稻稻瘟病主要病害集中發生在水稻的苗、葉、穗頸,如果不采用切實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法,將會嚴重影響水稻產量。在防治水稻稻瘟病中要始終貫穿“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通過農業、化學、生物防治等辦法,切實做好病害的監測預警、病害消滅、抗病品種選育,采取科學的栽培、管理、施藥等手段,可有效防治稻瘟病,從而阻止稻瘟病大面積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