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然 李普慶 張楠 李抒澤 余克勤 蘇長新

關鍵詞遼西地區;多時間尺度;降水趨勢
遼西地區作為遼寧省降水量最少的地帶,干旱頻發,農業用水困難,生態環境異常脆弱。因此,研究遼西地區降水變化規律對遼西地區農業生產、防災減災具有重要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中國氣象局氣象信息數據共享服務中心,從中選取處于遼寧西部的阜新、朝陽、錦州、建昌、綏中、興城6個站點1965-2014年的逐日降水資料,數據完好無缺。通過ExcEl軟件統計,得到逐季、逐年的降水數據及相應的距平值。季節的劃分標準定為: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次年2月為冬季。
1.2研究方法
采用線性回歸法估算降水量的長期變化趨勢。
為得到降水的趨勢變化,采用一元線性回歸模型描述,即:
式中y(t)表示降水距平序列,t表示時間序列,b線性趨勢項:10b為氣候傾向率,即每10年的降水變化率,用于定量分析降水的線性趨勢。
可以證明,原假設為真時,構造的統計量:
2趨勢分析
圖1(a)表示遼西地區年降水量的變化趨勢,氣候傾向率為-4.41mm/10年,50年間降水年代際變化呈現下降趨勢,但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趨勢不顯著;年降水量距平值變化范圍在一193~285mm,最大值出現在2010-年,最小值出現在1999年。
圖1(b)~(e)表示遼西地區四季降水量的變化趨勢。除春季降水呈上升趨勢外,其余季節均呈下降趨勢,其中夏季降水減少幅度最大,達-6.73mm/10年,春季氣候傾向率為2.98 mmm/10年,秋季為-0.08mm/10年,冬季為0.58mm/10年,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即變化趨勢不顯著:春季降水距平值變化范圍在49~100mm,夏季變化在-178~188mm,秋季變化在-56~129mm,冬季變化在-8~24mm。
利用遼西地區6個氣象觀測站的逐日降水資料,通過線性趨勢分析方法,研究遼西地區年、季節降水隨時間變化的大體趨勢。結論如下:遼西地區年降水以及夏、秋、冬季降水均呈不顯著的減少趨勢,其中夏季減少幅度最大,氣候傾向率為-6.73mm/10年,年降水氣候傾向率為-4.41 mm/10年,秋季氣候傾向率為-0.08 mm/10年,冬季氣候傾向率為-0.58 mm/10年,春季降水趨于增加,氣候傾向率為2.98 mm/10年。
3結語
由于近些年遼西地區人影辦實施多次人工增雨,春季降水量呈現增加的趨勢。人工增雨作業單位應繼續抓住降水有利時機,大力開發云水資源,開展大范圍人工增雨作業,為遼西地區農業增產增收、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