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幼兒園 姜 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欲望,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文在實踐中總結大班幼兒獲得科學核心經驗的五大途徑,每一種途徑都能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發展幼兒的探究能力,促使幼兒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習得科學知識,形成前科學概念,并獲得受益終身的學習方法與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可以看出,科學教育最重要的是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初步形成對周圍人和事物的正確態度。
在幼兒園課程的各個領域中,科學往往是教師最感困惑的內容之一。一方面,多數幼兒教師自身科學素養不足;另一方面,教師對領域教學知識缺乏系統的理解,對幼兒獲得科學核心經驗的有效途徑認識不夠深入。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親身體驗對周圍的世界進行感知、觀察、理解與發現的過程。
日本教育學家佐藤學認為,21世紀的教師是“學”的專家,學習的設計與省察是教師今后的中心工作。因此,建構幼兒教師的領域教學知識,能有效推動其專業發展,并在兒童本位的課程中幫助幼兒運用觀察、比較、實驗、表達與交流等技能,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展其形象思維,促進其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并為其他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表1.大班幼兒科學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
幼兒科學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科學態度,二是科學探究能力,三是科學知識。這些核心經驗對于幼兒來說是隱性的,但是對于教師來說卻是必須掌握的學科教育知識。教師清晰地理解和掌握這種學科教育知識,能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引導幼兒獲得有益于終身學習的方法與能力。
目前的研究對于幼兒科學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并沒有達成共識,本文基于對國內外文獻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梳理,同時結合《指南》初步總結了適合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照參考的大班幼兒科學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見表1)。
大班幼兒善于思考、好奇心強,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探究欲望更加強烈。為了充分滿足幼兒的探究欲望,提高其探究能力,我們在大班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科學活動,并逐步摸索出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獲得科學核心經驗的途徑,其主要包括:集體討論、區域活動、戶外觀察、社會實踐、親子實驗。
集體討論是幼兒獲得科學核心經驗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討論中幼兒能夠充分傾聽他人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提高自己的表達交流能力。
在科學活動“種子的旅行”開展前,幼兒與爸爸媽媽一起進行調查,并將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集體討論時,幼兒分別介紹調查結果;最后,教師利用思維導圖梳理種子旅行的四種方式,幫助幼兒將零散的科學經驗整合在一起,這種方式既有利于幼兒掌握科學知識,又能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活動中幼兒先分享,教師再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歸納總結,在此過程中提高了幼兒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活動區域的創設滿足了不同幼兒的發展,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科學探究環境。我們在班級的“IQ樂園”中投放了各種有趣的實驗材料,例如“摩擦起電”“顏色的變化”“不沉的小船”“神氣的瓶罐”“會吸水的瓶子”等。未知的事物總是能激發起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新奇的科學材料同樣能激發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孩子們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探索著每一個科學實驗,這個過程一方面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為幼兒提供了觀察與記錄的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的探究更加深入,其經驗也不斷豐富。
我園戶外環境資源非常豐富,園所內有38種植物、228棵樹,因此,這里成為了孩子們戶外觀察的樂園。麻雀、灰喜鵲、斑鳩、烏鶇、蝴蝶、螞蟻、蚯蚓、蝸牛;銀杏樹、松樹、冬青、桃樹、石榴樹、刺柏……這些都是孩子們樂此不疲觀察的對象,這個過程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而且豐富了幼兒對有關動植物的外形特征與生長環境等方面的核心經驗。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幼兒園大班組織了“搖金桂”的活動。孩子們拿著綠絨布,站在桂花樹下,接著漫天的桂花雨,聞著桂花香,近距離地觀察桂花——他們發現桂花小小的,有四片花瓣,銀桂的花是白色的,金桂的花是黃色的,丹桂的花則是橘紅色;老師還告訴孩子們,丹桂是桂花樹中最珍貴的品種。
孩子們開心地笑著,激動地撿著飄落下來的桂花,這樣的活動滿足了他們的探究欲望,豐富了他們對植物外形特征的了解,在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植物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天然的科技館、植物園、動物園都蘊含著無窮無盡的科學奧秘,這里也是孩子們獲得科學核心經驗的重要地方。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彌補了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局限,他們能更加真實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體驗到動植物的多樣性與生活習性。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探究興趣,他們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正在一點一滴地積累與豐富著。
親子實驗是家長在家庭中帶領幼兒動手動腦進行的科學實驗活動。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學實驗進行探索,并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實驗中家長對幼兒進行單獨有效的指導,既保證了幼兒實驗的安全性,又可以讓幼兒對自己所選擇的材料進行充分探索,把實驗的自主權交給幼兒,這種方式激發了幼兒的探究興趣,促使幼兒不斷增強其探究能力。教師還可以請幼兒將自己的實驗帶到班上進行分享,每一位分享的幼兒都能從中獲得不一樣的成功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的智力活動都依賴于興趣。”面對妙趣橫生的科學世界時,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更是充滿無限的想象。我們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創設不同的途徑使大班幼兒在直接感知、親身體驗與實際操作中獲得科學核心經驗,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師在科學教育中應注重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為幼兒的生活打開智慧的大門,期待他們能將與生俱來的創新精神不斷發揚光大,并用智慧與熱情去探索自然界的無窮奧秘。